4 月 17 日,美国贸易代替办公室(USTR)正式公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 301 调查结果,这份方案在制裁强度上较草案有所减弱,但对中国航运业的打击更具针对性。该方案拟对中资船东和船舶运营商、拥有中国建造船舶的非中资运营商,以及所有非美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和未来 LNG 船的建造来源实施管制,并预计在 180 天后启动收费程序。
此次公布的方案呈现出两大关键调整。其一,删除了原草案中按照中国建造船舶占运营商订单或船队比例,对运营商进行额外收费的条款,改为只针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收费,这一改变使得收费对象更为明确。其二,收费模式发生变更,原方案规定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每次靠港征收比较高 150 万美元的固定费用,现调整为按净吨或集装箱数量收费,且每艘船每年较多征收 5 次。这种调整看似降低了单次收费上限,实则对中资运营商造成更重的实际负担 —— 因为按净吨或集装箱数量收费,会根据船舶实际运营规模计费,对于运营规模大的船舶,费用可能远超原先的单次固定收费 。不过,目前该方案尚未较终落地,下一次公开听证会将于 2025 年 5 月 19 日举行,后续仍存在调整变数。
从行业现实情况分析,中国造船业凭借高效率和强大的产能弹性,在全球占据领导地位,这一优势在短中期内难以被动摇。因此,此次方案落地对中国航运业可能造成较大冲击,例如增加中资船东和相关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削弱其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力;但对造船业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在 2025 年Q1季度,受 301 调查影响,船东普遍持观望态度,大量投机性订单被劝退。在船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新造船订单按载重吨(DWT)计算,同比下降约 60% 。
随着调查结果初步公布,市场不确定性有所降低,船东得以根据新规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这将有助于修复造船市场的情绪面,缓解此前因担忧而产生的悲观预期,同时也有望推动订单面逐步回暖。未来,中国造船业和航运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向,通过优化运营策略、加强技术创新等方式,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在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恒立佳创是恒立集团在上海成立的一站式客户解决方案中心,旨在为客户提供恒立全球12个生产制造基地生产的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导轨丝杆、密封件、电驱电控、精密铸件、无缝钢管、传动控制与系统集成等全系列产品的技术支持与销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