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斑马鱼肝脏中有许多与哺乳动物同源的脂质代谢酶,与哺乳动物对外源化学物质的防御机制相当,包括酶的诱导和氧化应激。而且斑马鱼幼鱼通体透明,容易观察到毒性表型。酒精性肝损伤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损伤是过量饮酒的结果。当患者继续饮酒时,会诱发严重的肝损伤形式,如脂肪性肝炎,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用乙醇可以诱发斑马鱼肝脏损伤,模拟人的肝脏疾病。我们评价斑马鱼肝脏毒性有4个指标:1.肝脏面积;2.肝脏变性程度;3.卵黄囊吸收延迟的发生率(卵黄囊是脂肪,卵黄囊吸收与肝功能密切相关);4.肝脏病理切片。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心血管毒***物试验费用
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用眼的时间和强度已远超过去,用眼过度引起一系列视力问题。研究表明,高度近视、视网膜疾病、白内障、眼干燥关节综合征均与眼细胞凋亡相关。斑马鱼的眼部血管结构跟人非常相似,斑马鱼视网膜结构也跟人高度相似。用霉酚酸吗啉乙酯可以诱发斑马鱼眼细胞凋亡,模拟人的眼部疾病。用特异性荧光染色(呈绿色),患有眼疾的斑马鱼眼细胞凋亡较正常斑马鱼明显增多,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经过每组30尾斑马鱼的对比实验,眼保护剂组斑马鱼眼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并未出现模型对照组的大面积细胞凋亡情况。新药研发安全性测试斑马鱼模型评价听毒性。
药物的临床疗效一般通过疗效观测指标来记录,而疗效评价可以是某一疗效观测指标的直接测量结果,更多的是在直接测量结果基础上转化而来的、特定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同一疗效观测指标,可以转化出多种疗效评价指标,不同的疗效评价指标在药物有效性确证中的作用不同和地位不同,有的可以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有的则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如某一适应证的评价量表,以前后的减分值为主要疗效指标,而以50%的减分率的患者比例为次要疗效指标。而另一适应证的评价量表,以积分变化到某一积分值以下患者的比例为主要疗效指标,而前后的减分值比较为次要疗效指标。
药物评价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川及其规律。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重性,如药物,它一方面可以杀灭病源菌,使病人的生理,生化机能恢复正常,另一方面也可危害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欧洲发生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累及28个国家后,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引起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新药临床试验中,要实施新药临床试验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执行赫尔辛基宣言,保护受试者权益,使病人在药物治疗中获得比较大效益,而冒小风险.因此对药物进行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两者应放在同等位置,均不容忽视.斑马鱼模型评价多发性硬化疗愈药物筛选功效。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部血管破裂引发的脑内出血病症,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是他汀类药物发挥抑制作用的直接作用点,HMGCR功能被抑制会影响血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诱发脑出血。由于斑马鱼大脑具有典型脊椎动物脑部形态学特征,血管与神经系统在分子信号通路上与人和哺乳动物的同源性达到85%以上。在大量摄入辛伐他汀后,斑马鱼脑部也会出现脑出血的情况,患有脑出血的斑马鱼的脑部会出现明显的片状出血,而正常斑马鱼没有;由于脑出血斑马鱼的心搏输出量和血流速度也会降低,利用血流分析仪可明显观察到。脑出血可直接造成反应迟钝、运动功能障碍,可通过行为分析软件观察斑马鱼的行为轨迹。我们评价斑马鱼脑出血有4个指标:1.脑出血发生率;2.心搏输出量;3.血流速度;4.行为学(运动改善)。药物临床前研究实验。生物药安全性评价
评价血糖、血脂高血管壁增厚改善功效。药物试验费用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的破坏增速、增多,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斑马鱼造血系统的形成,包括红系、髓系、淋系及巨核系为主的造血系统,其相关的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同人类有高度的同源性,这些特点使斑马鱼在人类造血系统和血液疾病的研究中有着更加大量的应用。研究表明,苯肼是一种溶血剂。苯肼作用于红细胞膜,加速膜表面亮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的水解,使大量红细胞迅速遭到破坏;同时可选择性地氧化膜骨架和α珠蛋白,并将磷脂酰丝氨酸易位至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增强红细胞黏附到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从而破坏循环血中的成熟红细胞,使血红蛋白变性聚集、形成Heinz小体,使得红细胞的破坏速度远大于机体红细胞再造的能力,导致机体发生溶血性贫血。用邻联茴香胺染色法对红细胞进行特异性染色(呈红色),贫血斑马鱼心脏部位的红细胞较正常斑马鱼明显减少。由于斑马鱼早期出现血液循环时胚胎透明,在解剖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药物试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