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级洁净区物料传递需遵循 “净化→传递→消毒” 流程,物料从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前,需在物料净化区进行粗清(去除外包装灰尘)、精清(用无尘布蘸取清洁剂擦拭)、消毒(喷洒 0.2% 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后静置 15 分钟,确保消毒剂起效。物料传递采用双门传递窗,传递窗前需设置物料暂存台,暂存台表面铺设无菌布,物料放入传递窗后,关闭外侧门,开启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30 分钟),消毒完成后,洁净区内人员打开内侧门取出物料。传递窗需定期维护,每周清洁内部,每月检查互锁功能与紫外线灯强度,确保传递过程无污染。确认和验证是确保设计达标的关键。宿迁百级净化工程

万级净化车间温湿度控制需达到 “精细、稳定” 要求,控制系统采用 PLC + 触摸屏架构,配备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精度:温度 ±0.1℃、湿度 ±2% RH),传感器安装位置远离风口、热源与水源,每 50㎡设置 1 个,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温度控制通过空调机组表冷器与电加热器实现,当温度高于设定值(如 24℃)时,表冷器自动开启,降低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如 20℃)时,电加热器启动,升高温度,温度波动范围控制在 ±2℃内。湿度控制通过电极式加湿罐与转轮除湿机实现,湿度高于设定值(如 65%)时,除湿机运行,降低空气中水分;低于设定值(如 45%)时,加湿罐开启,补充湿度,湿度波动范围控制在 ±5% RH 内。系统需设置超限报警功能,温湿度偏离设定值 ±3℃、±10% RH 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处理。浙江净化工程选用低产尘材料是装修的基本原则。

万级洁净厂房电气系统需满足防爆、防尘、防潮的要求,配电系统采用 TN-S 接地方式,接地电阻≤4Ω,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需可靠接地。照明系统优先选用 LED 洁净灯具,灯具防护等级≥IP65,光照度需达到 300lux 以上,且灯具与吊顶的连接需密封处理,避免粉尘进入灯具内部。动力配电方面,洁净区内插座需选用防水防尘型,安装高度≥1.2m,且每间隔 3m 设置 1 个插座,插座回路需配备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30mA。此外,电气管线需采用镀锌钢管暗敷,钢管连接采用丝扣连接,接口处需做密封处理,避免管线内积尘。对于医药、电子等特殊行业,需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持续时间≥90min,且配备应急电源,确保突发停电时洁净区仍能维持基本照明与通风。
十万级净化车间通风管道设计需进行阻力计算,风管阻力包括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沿程阻力按风管长度与摩擦系数计算,局部阻力按管件(弯头、三通、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总阻力需控制在风机全压的 80% 以内,确保风机正常运行。风管阻力优化需合理选择风管尺寸,避免风管过细导致阻力过大;风管弯头需采用大曲率半径(曲率半径≥1.5 倍风管边长),减少局部阻力;风管阀门需选用阻力小的蝶阀,阀门开启度需根据风量需求调节,避免阀门节流导致阻力增加。通过阻力优化,可降低风机能耗,提升通风系统效率。门禁系统控制人员进出,记录可追溯。

万级洁净厂房空调系统能耗占总能耗的 60% 以上,需建立能耗监测与优化体系。能耗监测方面,在空调机组、风机、水泵等设备上安装智能电表、流量计,实时监测设备耗电量、水耗量,数据传输至监控系统,生成能耗日报、月报,分析能耗变化趋势。能耗优化需从运行参数调整入手,如根据洁净区生产负荷变化,调节空调送风量(换气次数可在 25-30 次 /h 之间动态调整),避免过度通风导致能耗浪费;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当洁净区温湿度接近设定值时,降低风机、水泵转速,减少能耗。此外,可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利用空调排风预热或预冷新风,降低空调机组的冷热负荷,余热回收效率≥60%。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能耗审计,识别能耗浪费点,制定优化方案,如清洗过滤器、更换老化密封件,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实现能耗降低 10%-15% 的目标。地面多选用环氧自流平,耐磨防静电。浙江专业净化
维护性检修需通过技术夹道来实现。宿迁百级净化工程
电子行业万级洁净厂房需求是控制微粒与静电,需额外强化防静电与电磁屏蔽设计。地面除采用防静电环氧树脂自流平(表面电阻 10^6-10^9Ω)外,还需在地面下铺设铜箔接地网格,网格间距≤1.5m,确保静电快速消散。墙面优先选用导电型彩钢板,表面涂层添加导电颗粒,接缝处用导电密封胶填充,形成整体导电通路,接地电阻≤10Ω。设备布局需远离电磁干扰源,如变压器、高压线路,敏感设备(如芯片光刻机)周围需设置电磁屏蔽罩,屏蔽效能≥80dB(30MHz-1GHz)。空气净化系统需增设化学过滤器,去除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酸性气体,确保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0.1ppm,避免腐蚀电子元件。此外,洁净区需设置防静电接地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接地电阻,超标时自动报警,保障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安全。宿迁百级净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