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无损微光显微镜成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4日

EMMI的本质只是一台光谱范围广,光子灵敏度高的显微镜。

但是为什么EMMI能够应用于IC的失效分析呢?

原因就在于集成电路在通电后会出现三种情况:

1.载流子复合;2.热载流子;3.绝缘层漏电。

当这三种情况发生时集成电路上就会产生微弱的荧光,这时EMMI就能捕获这些微弱荧光,这就给了EMMI一个应用的机会而在IC的失效分析中,我们给予失效点一个偏压产生荧光,然后EMMI捕获电流中产生的微弱荧光。原理上,不管IC是否存在缺陷,只要满足其机理在EMMI下都能观测到荧光。 微光显微镜降低了分析周期成本,加速问题闭环解决。无损微光显微镜成像

无损微光显微镜成像,微光显微镜

失效分析是一种系统性技术流程,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实验验证以及深入分析,探究产品或器件在设计、制造和使用各阶段出现故障、性能异常或失效的根本原因。与单纯发现问题不同,失效分析更强调精确定位失效源头,追踪导致异常的具体因素,从而为改进设计、优化工艺或调整使用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尤其在半导体行业,芯片结构复杂、功能高度集成,任何微小的缺陷或工艺波动都可能引发性能异常或失效,因此失效分析在研发、量产和终端应用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研发阶段,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识别原型芯片设计缺陷或工艺偏差;在量产阶段,则用于排查批量性失效的来源,优化生产流程;在应用阶段,失效分析还能够解析环境应力或长期使用条件对芯片可靠性的影响,从而指导封装、材料及系统设计的改进。通过这一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过程,半导体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性能稳定性,并降低潜在风险,实现研发与生产的闭环优化。制造微光显微镜售价国产微光显微镜技术成熟,具备完整工艺。

无损微光显微镜成像,微光显微镜

在芯片和电子器件的故障诊断过程中,精度往往决定了后续分析与解决的效率。传统检测方法虽然能够大致锁定问题范围,但在高密度电路或纳米级结构中,往往难以将缺陷精确定位到具体点位。微光显微镜凭借对微弱发光信号的高分辨率捕捉能力,实现了故障点的可视化。当器件因缺陷产生局部能量释放时,这些信号极其微小且容易被环境噪声淹没,但微光显微镜能通过优化的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算法,将其清晰分离并呈现。相比传统方法,微光显微镜的定位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缩短了排查时间,同时降低了误判率。对于高性能芯片和关键器件而言,这种尤为重要,因为任何潜在缺陷都可能影响整体性能。微光显微镜的引入,使故障分析从“模糊排查”转向“点对点定位”,为电子产业的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不同类型的半导体产品中,EMMI(微光显微镜) 扮演着差异化却同样重要的角色。对于功率半导体,如 IGBT 模块,其工作时承受高电压、大电流,微小的缺陷极易引发过热甚至烧毁。EMMI 能够检测到因缺陷产生的异常光发射,帮助工程师排查出芯片内部的击穿点或接触不良区域,保障功率半导体在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可靠运行。而在存储芯片领域,EMMI 可用于检测存储单元漏电等问题,确保数据存储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维护整个存储系统的数据安全。借助微光显微镜,工程师能快速定位芯片漏电缺陷。

无损微光显微镜成像,微光显微镜

EMMI微光显微镜作为集成电路失效分析中的设备,其漏电定位功能是失效分析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利器。在芯片可靠性要求日益严苛的当下,微小的漏电现象在芯片运行过程中较为常见,然而这些看似微弱的电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被放大,从而引发器件功能异常,甚至导致整个系统失效。微漏电现象已成为集成电路失效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尤其在大多数IC器件工作电压处于3.3V至20V区间的背景下,即便是微安级乃至毫安级的漏电流,也足以说明芯片可能已经发生结构性或电性失效。因此,识别漏电发生位置,对追溯失效根因、指导工艺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微光显微镜依靠光子信号判定。制冷微光显微镜设备厂家

微光显微镜适用于多种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结构,应用之广。无损微光显微镜成像

与 Thermal EMMI 热红外显微镜相比,EMMI 微光显微镜在分析由电性缺陷引发的微弱光发射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缺陷定位;而热红外显微镜则更擅长捕捉因功率耗散导致的局部温升异常。在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对比中,EMMI 无需真空环境,且属于非破坏性检测,但 SEM 在微观形貌观察的分辨率上更胜一筹。在实际失效分析中,这些技术往往互为补充——可先利用 EMMI 快速锁定缺陷的大致区域,再借助 SEM 或 FIB 对目标位置进行精细剖析与结构验证,从而形成完整的分析链路。
无损微光显微镜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