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业务安全网关,遵循软件定义边界SDP的零信任安全访问架构,针对移动应用APP访问后端业务服务,通过应用级双向认证安全隧道技术,实现移动端到服务端的动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保护,保障移动业务通信安全。安全网关,基于动态防火墙和单包敲门机制,通过系统自身和受保护业务应用的隐藏,收敛暴露攻击面,提升移动业务防护强度;基于国密算法的双向认证安全隧道,实现移动端到服务端的网络传输保护,保障移动业务通信安全;基于风险的动态访问控制,依据细粒度授权原则,实时评估身份可信程度,实现移动业务细粒度动态访问控制。在零信任环境下构建安全工作空间,作为移动门户,基于应用安全沙箱,实现移动业务应用的安全隔离防护。端侧敏感数据
移动设备安全管控,以移动安全桌面应用为载体,提供安全接入、安全配置、外设控制、网络管控、应用管控、数据保护、远程命令、合规检测和违规响应等多种管控功能,通过灵活的策略配置和实时生效的管控措施,实现终端的多维度安全管控和威胁安全监测。移动设备安全管控,通过与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三星和苹果等移动终端厂商进行深入合作,借助于终端厂商提供的系统接口能力为设备管控赋能,提供更加多维度的、细粒度的设备管控能力。移动业务高效MSP产品动态授权能力助力企业基于风险进行动态授权和访问控制。
安全管理规范,移动业务安全解决方案,除了提供上述的各种技术手段解决移动业务安全风险,还要配套相应的安全管理流程规范和措施,做到从需求、设计、研发、测试、上线和运维等全流程的安全管理,充分发挥解决方案的防护效果。依据行业特点,制定的移动安全管理规范和措施,主要包括《移动设备安全管理标准规范》、《移动应用安全防护规范标准》、《Android安全编码规范》、《iOS安全编码规范》、《移动业务应用安全设计规范》、《移动业务应用上线发布流程规范》和《移动业务应用安全运维规范》等。
设备全周期管控,通过移动业务安全解决方案,针对公司自采移动设备终端,进行设备资产管理、设备安全管控和设备合规检测,并结合灵活的策略配置、细粒度的管控措施和多种远程控制命令,实现移动设备从部署安装、注册使用到淘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控,达到公司移动设备资产的高效统一管理。应用全周期防护,通过移动业务安全解决方案,针对公司自建移动应用,进行应用漏洞安全检测、应用代码安全加固和应用运行状态安全监控,结合移动应用商店,实现移动应用从代码开发、上线发布、安装运行到版本升级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达到移动应用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全周期保护,通过移动业务安全解决方案,针对公司移动数据,从移动设备、移动应用和移动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文件内容加密、页面截屏防护、内容复制限制、页面数字水印、远程数据擦除和恢复出厂设置等数据泄漏防护,实现移动数据从产生、使用、传输、存储到擦除的全生命周期保护。针对移动应用APP的程序代码漏洞的安全防护,保障移动应用程序代码和运行安全。
运行环境监测,采集应用运行时环境异常,如设备越狱、模拟器运行、域名劫持和模拟地理位置等;攻击行为监测,采集应用运行时攻击操作,如框架攻击、动态调试、非法注入和恶意篡改等;敏感行为监测,采集应用运行时敏感操作,如复制粘贴、页面截屏、读取联系人列表和读取短信列表等。基于以上威胁行为,再结合用户和设备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和关联统计分析,实现移动安全整体态势感知,提供移动安全风险的前瞻性预判。对接公司安全运营中心SOC平台,通过接口和自定义数据格式,报送移动威胁安全监测信息,构建公司网络安全整体态势感知。移动应用APP访问业务服务采用双向认证安全隧道技术,实现移动端到服务端的动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保护。通信网络访问
上讯信息帮助企业实现移动业务敏感数据从存储、使用、分享、传输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端侧敏感数据
移动应用漏洞检测,采用模拟人机交互和操作行为分析的动态检测方式。使用移动虚拟沙箱环境,其中预置了多种行为捕获探针,包括敏感权限操作、敏感数据访问、通信网络访问等,通过自动化控制模拟人机交互,将需要检测的移动应用安装到该环境上运行,并采集应用程序运行时的多种操作行为,对操作行为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应用中存在的程序代码漏洞和敏感数据泄露,该方式有效的弥补了静态特征扫描的不足,更大程度的发现应用程序中的潜在漏洞,减小移动应用上线发布后的安全风险。端侧敏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