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端差:(1)端差与凝汽器真空的关系:减小端差可以提高凝汽器的真空度,但这是一个以增大冷却面积和增加冷却水量为代价的过程。因此,在选择端差值时需要权衡利弊。现代大型凝汽器在设计负荷下所能达到的较小传热端差通常在1~5℃范围内,实际选取时一般常在3~10℃之间,对于多流程凝汽器可以选取较小的值,而单流程凝汽器则常取5℃。(2)循环冷却水量与凝汽器端差的关系:循环冷却水量与凝汽器端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增加循环冷却水量可以降低凝汽器内的蒸汽分压,从而提高凝汽器的真空度。然而,这也会增加循泵的功耗率。行业内企业间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与市场拓展。湖北汽机凝汽器结构图

真空缓慢下降的处理措施:由于真空系统庞大且影响因素众多,真空缓慢下降时寻找原因较为困难。但可重点检查以下方面,并采取相应措施:1)循环水量不足:在同一负荷下,若凝汽器循环水进出口温差增大,则可能是循环水量不足所致。这可能是由于凝汽器堵塞或虹吸破坏所致。此时,应进行反冲洗或检查虹吸情况,必要时使用辅助抽气器恢复出口处真空,并增加进入凝汽器的循环水量。2)凝汽器水位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凝结水泵入口汽化或凝汽器铜管破裂所致。前者可通过检查水泵电流来判断,后者可通过检验凝结水硬度来确认。针对不同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水位。3)射水抽气器工作水温升高:当水温升高时,应开启工业水补水以降低工作水温度,从而提高抽气器的效率。4)真空系统漏入空气:通过严密性试验检查真空系统是否漏入空气。若发现漏气现象,应及时处理以恢复真空系统的密封性。湖北汽机凝汽器结构图凝汽器运行中,冷却水的化学性质会影响管材的腐蚀速度。
凝汽器采用全焊接结构,包含壳体、水室、管板、冷却管、中间管板、挡汽板和凝汽器聚集器等组件。壳体与水室焊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采用钢板材质。上壳体、水室及热井均设有便于检修的人孔盖。筒体内部的管子通过涨管法牢固固定在端管板上,同时,中间隔板的设计可有效防止管子向上挠曲导致的共振问题。管束的布置遵循HEI-6国际标准,采用汽流向心式、弧向布置和三角形排列,这一设计不仅汽阻小,还能明显降低过冷度。此外,管束中间还设有宽阔的汽道,从进口直通热水井,而两侧的管束则采用带形排列,带形外侧的部分管子特别为蒸汽冲刷设计。为防止蒸汽短路,这些区域还布置了不锈钢材质的挡汽板。
【旁路蒸汽适配】为了适配电厂的100%旁路蒸汽系统,凝汽器在接颈位置配备了一套旁路减温减压装置,通过小孔节流减压和喷淋减温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支撑结构】凝汽器通过多球状轴承或滑动瓦块进行支撑,利用底部的定位和导向系统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抽气系统】凝汽器内部设置了一套排气系统,直接排除空气和不可凝结气体。通常配备两套抽气设备,以确保有效的蒸汽喷射和真空泵操作。【爆破盘】为了保护设备安全,凝汽器安装了一个爆破盘(有时安装在低压缸顶部),通过监测蒸汽排放以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冷却水与补水】凝汽器的冷却水系统通过持续的管道清洁、氯化处理以及阴极保护措施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补给水通过特设的喷射喷嘴均匀喷洒在蒸汽颈部,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定期清洁凝汽器管束可以防止结垢和堵塞,确保高效运行。
凝汽器,作为火力发电厂中的主要换热设备,其运行过程如下:冷却水从凝汽器前水室的下半部分流入,经过一系列的冷却水管(即换热管),再进入后水室并向上折转。随后,冷却水又经过上半部分的冷却水管流回前水室,并较终排出。与此同时,低温蒸汽通过进汽口进入凝汽器,沿着冷却水管之间的缝隙向下的流动。在向管壁释放热量后,这些蒸汽逐渐凝结成水。凝汽器的结构:凝汽器是一种全焊结构,由喉部、壳体(包含热井和水室)以及底部的滑动和固定支座等部分组成。它采用单壳体设计,具备双流程和表面式凝汽器的特点。凝汽器的主要功能是将排出的蒸汽冷凝成水,从而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湖北汽机凝汽器结构图
通过合理配置多个凝汽器,可以实现更灵活和高效的能源管理方案。湖北汽机凝汽器结构图
真空急剧下降的处理措施:1)循环水中断:当循环泵电机电流和水泵出口压力降至零时,可判定为循环泵跳闸。此时,应迅速启动备用循环泵。若尝试强合跳闸泵,需确认泵是否倒转,以避免电机过载和断轴的风险。如无备用泵可用,则需立即将负荷降至零,并打闸停机。此外,循环水泵出口压力和电机电流的摆动可能源于循环水泵吸入口水位过低或网滤堵塞,此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提高水位或清理杂物。2)射水抽气器工作失常:若射水泵出口压力和电机电流同时降至零,则表明射水泵已跳闸。若射水泵压力和电流下降,则可能是泵本身故障或水池水位过低所致。在这些情况下,均应启动备用射水磁和射水抽气器,并确保水池水位补充至正常水平。湖北汽机凝汽器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