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迈茨工业的抖音账号里,创始人刘易一改 “技术硬汉” 形象,发布了一则充满烟火气的《老板日常》视频。镜头中,他与员工围绕新媒体运营展开的 “斗智斗勇”,揭开了制造业企业转型路上的真实一面,也让公众看到传统工厂老板的别样管理哲学。
视频以午餐席间的轻松对话开场,员工调侃式提问 “老板吃饭前不讲两句吗”,瞬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刘易顺势抛出新媒体部门的目标规划:针对电缸作为 “小众产品” 的特性,放弃 “铺天盖地撒网” 的传统打法,聚焦三个垂直账号 —— 泛流量账号做品牌曝光、精确流量账号捕捉潜在客户、电缸特写账号深耕技术叙事。这种 “精确覆盖而非盲目扩张” 的策略,折射出制造业人务实的思维底色。
当员工追问 “预期干到什么程度” 时,刘易以 “蛋糕只有 6 寸,太大包装无意义” 为喻,强调在细分市场做深做透的重要性。这与迈茨工业一贯坚持的 “品质优先” 理念一脉相承 —— 正如其电缸产品拒绝同质化竞争,新媒体布局也追求 “少而精” 的效能。数据显示,企业 2024 年通过短视频渠道获得的客户中,42% 来自精确流量账号,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对话中不经意流露的细节,更展现出制造业管理者的真实状态。员工调侃刘易 “一个月只来半个月”“清明休假延长一周”,看似吐槽,实则透出团队间的默契与信任。而刘易笑称 “等孩子上高中就常驻工厂”,则在不经意间揭示了创业者的时间困境 —— 一边是家庭责任,一边是企业转型重任。这种 “不完美” 的真实感,让镜头前的老板形象更具温度。
值得关注的是,视频结尾的 “五一不打算回去” 与 “该放假还得放” 的对话交锋,暗藏着制造业转型期的管理智慧:既要对目标达成 “狠下心”,又要对员工关怀 “留有余地”。这种张弛有度的管理风格,或许正是迈茨工业能凝聚团队、持续突破的关键 —— 正如其在技术研发中既坚持 “关键部件只用yi线品牌” 的严苛标准,又建立 “全员参与质量改进” 的柔性机制。
从 “深山放牛娃” 到 “数字化工厂掌舵人”,刘易在镜头前的角色切换,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微观缩影。当传统工厂不再局限于生产车间的冰冷机械,而是通过短视频展现管理日常的鲜活切面,传递的不仅是企业的战略思考,更是一种 “以人为本” 的转型信念。正如迈茨工业在电缸领域用技术温度打破行业壁垒,刘易也在用这种接地气的叙事,重新定义着制造业老板的公众形象 —— 他们不再是远离镜头的 “隐形管理者”,而是带着烟火气的 “转型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