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12-02-03 08:31:00
来源 : 金站网
浏览次数 :
——对我省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调查
|
对比图
|
国际上有个说法,“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 业卖品牌,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和技术”。 那么什么是标准?省质监局总工程师杨明举了个例子:插头和插 座的标准使得我们每人买回电器产品之后便捷地使用插座,因为它是 一个通用的标准。再比如说,如果世界上的铁路是一致的,我们国与 国的铁路运输会很方便,不会换车厢或者调整轨道。 在科技大省陕西,在省质监局的大力推动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 意识到了标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起草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走 在了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谁制定了标准,谁就制定了游戏规则 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2011年四季度西安高新区认定享受技术市 场优惠政策的技术转移项目”中,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 限公司共有7个项目获得142.79万元的技术交易额。 作为一个仅有100余人的小企业,西电捷通既没有机器轰鸣的车 间,也没有质量精良的产品,那么它每季度不菲的技术交易额从何而 来? 西电捷通运营保障中心高级经理张爱龙说,公司的发展是一条有 别其他IT公司的发展模式。公司研发的“虎符TePA技术”由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IEC正式发布成为国际标准后,以“标准化”为载体,公 司的技术专利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扩散和应用。
据悉,西电捷通每年盈利的80—90%都是通过收取技术许可获得的。 标准,是一种全世界多种业务的通用技术语言,是科研成果、技术创新、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标准化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质量保证的技术支撑,是保障和实现安全、健康、环保、诚信和生命保护等基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李鹏表示,过去,在技术发展比较慢的时候,标准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这样,标准的制定是后追型的,往往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和规范化的产品,与知识产权没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标准和知识产权叠加在了一起,形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崭新的“路线图”。 “谁制定了标准,谁就制定了游戏规则,掌握了话语权的优势。” 李鹏说,当今全球经济竞争的实质是支撑经济发展科技实力的竞争,落实到产业发展和产品市场上,主要体现在主导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规则的标准竞争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大国之间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在反倾销调查、关税制裁等贸易手段引起的国际贸易争端日益严重时,已悄然把技术标准作为限制产品进口、保障经济安全、维护民族利益的重要手段。 加入WTO后,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和法律障碍被扫清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发达国家纷纷修订相关标准指标,限制我国产品出口。欧盟ROHS指令标准实施之后,我国有3000多家整机生产厂和上万家的(机电)零部件的生产厂商受到影响,每年涉及的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占到我国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总值的71%,高达317亿美元。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标准的实施,使我国每年近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贸易、 6200多家相关企业、2000万从业人员、5400万农业劳动力面临严峻考验。发达国家通过增加技术指标项目,提高质量、安全、环保要求等方式,间接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已日益成为衡量企业、地区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陕西,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我省标准化工作实施得怎样?在2011年省质监局局长仵西居的工作报告上,我们看到这样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截至2011年8月,全国承担的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共38个,我省承担了2个,在全国排名第4; 全国共组建1331个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我省承担的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达到34个,占全国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总数的2.55%,在全国排名第8; 累计组织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近1000项,在卫星应用、高功率激光器及应用、太阳能光伏、半导体产业等13个产业建立了技术标准联盟组织; 组织制定了8项半导体和太阳光伏产业地方标准,成为全国第二、西部首家建成光伏产业检测标准体系的省份; 西安、杨凌两市(区)成为全国14个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城市,西安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 近年来,全省标准化工作大力实施西部标准化强省战略,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为主、科研中介支撑”的工作模式。 “十二五”启动之年,省质监局组织制定了《全省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西部标准化强省建设工作方案》,同时,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了《陕西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明确了今后10年全省标准化工作目标。 标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过去我们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英文缩写IEC)组织的国际标准化会议时,总是灰头土脸的没人理,而正式主导制定IEC国际标准后,地位大大提升,再参加会议,不仅那些老外主动和我打招呼,连座次都排在了前面。”说起企业因制定国际标准地位的提升,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雄深有感触。 在西安高新区,有全国最大的射频连接器基地。基地中的龙头企业,非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莫属。 成立于1998年的富士达,是行业知名的研发和生产射频同轴连接器、电缆组件、射频同轴电缆和微波无源器件的企业,具有年生产射频同轴连接器1500万只,射频同轴电缆组件500万只,射频同轴电缆8 00公里,微波无源器件200万只的能力。 尽管在国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是,在国际上,富士达却是“养在闺中人未识”。“长期以来,电连接器行业的技术和标准,无一例外的都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垄断,我们的实力再强,也只是一味被动的跟随,当然被人家忽视甚至轻视了!”郭建雄一语中的。 为了打破这种垄断局面,公司一方面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一方面,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2005年,在德国召开的IEC/TC46年会上,富士达公司代表中国向 IEC提交了我国第一份射频同轴连接器标准提案——《X8系列射频同轴连接器规范》。 “这一提案不仅内容完整新颖,而且格式完全符合IEC的最新要求” ,接到提案,TC46分会主席哈姆布瑞高兴地说:“之前,IEC专注于测试方法及与相邻专业间的技术统一问题,已经有近十年没有接受过新的连接器标准提案。” 2007年,在大多数会员国接受后,该标准由IEC正式发布。 看到如此高质量的标准,很多成员单位甚至不相信是中国人做的。 郭建雄欣喜地说:“通过这次标准制定,让世界知道了你,认可了你,了解了你,树立了企业的国际地位。”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国际订单。2005年,富士达一年的出口额只是100多万美元,3年之后,出口额达到了近700万美元,在国内同行中位居前列。同时,产值一直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11年的产值达3.07亿元。 “靠采用国际标准,参与并制定国际标准,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品牌地位。现在,我们公司毛利率低于15%的订单就不接,而过去,就是毛利率只有4%、5%的订单,也不放过。”郭建雄笑着说。 目前,富士达公司正式主导制定IEC国际标准4项,正在起草的IE C国际标准2项。 2009年6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富士达视察时,动情地说:“只要我们是一个有心的人,而且是一个勤劳的人,并且是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人,我们总能找到一个行业,一个门类,去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在世界上能站得住脚的产业。” 企业实施标准化,还需政府再给力 最近,由位于西安的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的《指针式时英钟机心与配合尺寸》作为国际标准即将发布。 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金英淑说,做标准,需要做无数次的论证试验,同时,加上人力、物力、审查及国际、国内会费的投入,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相应的资金做后盾,很难静下心来做标准,也很难做出好的标准。 由于做标准投入多,收效不如卖产品来得明显,因此,很多企业主动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能力不足。 据了解,依托我省科技人才传统优势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基础,我省在标准化重要基础研究、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重点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制修订等标准化重点工作领域均有较大优势。 但市场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省能继续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之初,我省仍然可以依托人才技术优势,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赢得先机。 目前,我省正面临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难得机遇,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继续保持我省在西部标准化工作中的领先优势,全面提升我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炼、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八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新载体 据悉,在全世界的1.6万项国际标准中,99.8%是由国外机构制定的,中国参与制定的不足千分之二。 为标准,中国企业吃了太多苦头:DVD厂商每年向国外厂商缴纳3 0多亿元人民币的专利费,超过了中国前10家DVD厂商的年利润之和;英特尔凭借在华垄断地位,仅在竞争价格方面的收入就远超中国前10 大IT厂商年利润之和;微软在中国通过打击盗版获取的收入约为20亿元,甚至超过了中国前10大软件公司年收入之和。 外国公司为什么可以通过掌握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而受益?因为掌握标准者位于价值链的最始端,自然而然享受着价值链中每个环节的增值部分,每个使用者要么交一笔不菲的使用费(这使用费一般远远超过你所得的利润),如DVD专利拥有者;要么购买昂贵的产品,如微软、英特尔。 为了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标准上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西电捷通在2000年成立之初就开始专注于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的研发。 WLAN (无线局域网),相对于现在通行的有线网络来说,因其无需线缆、无空间限制成为未来网络传输的一种趋势,其优势正如移动电话之与固定电话一样。而WAPI,是关于WLAN的一种身份鉴别和数据加解密标准。之前,国际上通行的几种无线局域网的行业标准均存在身份识别、隐私保护、机密性和数据完整性的先天不足。 2001年8月,西电捷通发起成立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 ,开发中国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同年11月完成标准草案。 2003年5月,国家强制标准GB15629.11/1102-2003批准即WAPI发布。 随着标准的发布,西电捷通成为WAPI的核心企业。 “小企业没有巨大的市场渠道,这是天然所决定的。但大企业有这个能力。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愿意将自己的技术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得到使用。怎么样得到使用?标准化的方式是一个最佳的载体。” 西电捷通的总经理曹军说。 秉持“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去使用自己的标准化技术的理念和公平无歧视的原则”,西电捷通授权生产的每件产品只收取1块钱人民币的专利使用费。 “当他们把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我们获得利益。”据悉,目前,西电捷通已和超过100多家厂商包括思科、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公司展开合作。 相关链接: ●北京、广东、湖南等20多个省市根据已出台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由省市财政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其中,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市,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到70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标准化战略的经费。 ●云南省对每个标准化基础工作研究项目,按照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标准化体系研究及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3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对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的项目,一项标准奖补50万元,参与制定的奖补20万元;对主导国家标准制修订的项目,一项标准奖补25万元,参与制定且排名在前三位以内的奖补15万元;对主导重要行业标准制定的项目,一项标准奖补10万元,主导修订的奖补5万元。 ●云南省质监局围绕烟草、能源、冶金、医药等重点行业,给予骨干企业全面帮扶,指导红塔集团、云锡集团等21家骨干企业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支持红塔集团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行业标准19 项,云锡集团制定国家、行业标准71项,使两个集团在烟草生产和锡加工领域掌握了发展主导权,带领行业走上了自主创新、内生增长的良性发展道路。 ●吉林省质监局围绕全省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子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科研单位在汽车制动和链传动等方面参与或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 9项,使“一汽”为主的吉林汽车电子产业获得了行业发展的主导权。 (本报记者 李艳 汪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