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与水蓄冷的比较:1.蓄冷方式:冰蓄冷通过制冰储存冷量,而水蓄冷则是通过冷却水储存冷量。2.储能密度:冰蓄冷的储能密度高于水蓄冷,因此可以节省储能空间。3.投资成本:冰蓄冷系统需要专门的制冰和融冰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高;而水蓄冷系统则不需要这些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低。4.使用灵活性:水蓄冷系统在使用上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冷水温度和流量;而冰蓄冷系统则相对固定,一旦制冰完成,其冷量释放速度和时间就相对固定了。采用冰蓄冷技术,可以延长空调设备的使用寿命。冰球冰蓄冷装置
冰蓄冷技术原理:什么是冰蓄冷技术?冰蓄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空调制冷方式,主要原理是通过利用低峰时段将水转化为冰,然后在高峰时段利用冰的蓄冷效应来降低空调负荷。具体来说,当气温较低时,利用电力将水变成冰,存储在蓄冰槽中,待气温回升时,冰与水进行换热,使空调制冷机组可以更加高效地工作。工艺流程:动态冰蓄冷技术可应用于新建系统以及既有系统的节能改造。新建系统需要根据冷量输送需求进行全新设计,其它过程相同,包括根据制冷机组的额定功率搭配制冰机组;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配置蓄冰槽,并根据应用场合配置不同的控制系统。冰球冰蓄冷装置冰蓄冷的技术进步使得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满足更多需求。
动态冰蓄冷技术是指用制冷剂直接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结成絮状冰晶;同时,生成和溶化过程不需二次热交换,由此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空调的能效。冰浆的孔隙远大于固态冰,且与回水直接进行热交换,负荷响应性能很好。应用场景与优势:水蓄冷系统适用于新建和改造项目,特别是那些对冷量需求较大且希望利用峰谷电价差节省运行费用的场所。如机场、宾馆、酒店等。在这些场合,水蓄冷系统以其初投资低、技术要求简单、维护成本低以及能够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价时段进行蓄冷的特点而受到青睐。
蓄冷的分类:蓄冷分水蓄冷、动态冰蓄冷以及静态冰蓄冷。头一代静态冰蓄冷系统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技术,主要有盘管式或冰球式,有投资高、效率低、控制复杂、能耗高且放冷速度慢等缺点,属于已经被蓄冷行业淘汰技术,第二代静态冰蓄冷技术,主要为片冰式,效率较低且对安装空间要求严格,适用于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动态冰蓄冷是通过“过冷水”和“促晶”的工艺制取冰浆,效率与第二代静态冰蓄冷相比可提高15~30%,且维护成本低,安装方便。大型冰蓄冷设备能够满足多人群的冷却需求,使用灵活。
水蓄冷空调还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随着空调用电负荷的增加与电网高峰负荷的重叠,我国夏季用电高峰时常出现缺电情况,影响了电网的经济运行。利用水蓄冷技术,可以将高峰电力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段,这不仅有助于节约建设高峰电站及其配套电网变电设备的投资,还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因此,国家已明确将空调蓄冷列为节能项目,并作为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相比之下,冰蓄冷的制冷主机运行效率则低于70%。本工程充分利用了原有的450m2消防水池作为蓄冷槽,既节省了占地空间,又减少了初投资。冰蓄冷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能源管理水平,实现智能控制。黑龙江速冻库冰蓄冷
冰蓄冷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冰球冰蓄冷装置
目前,常见的水蓄冷方法包括自然分层法、隔膜法、迷宫法以及多蓄水罐法等。考虑到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水池深度为2m,我们决定采用多蓄水罐法进行改造。这种蓄冷方法也被归类为自然分层法的一种变体。消防水池在改造成蓄冷罐后,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不会出现结露现象,同时较大程度地减少热量损失。由于消防水池通常不具备外保温的施工条件,因此我们选择了内保温方案。内保温不仅减少了热桥现象,还降低了热损失。此外,保温层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防水性能,以承受施工人员的作业和长期浸泡在水中。冰球冰蓄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