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导化合物的结构来看,特殊环系出现频次多的是嘌呤结构,这有可能与激酶和其他一些基于核苷酸的酶在很多疾病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有关。其他出现频次比较高的环系包括五元环的四氢噻唑、吡唑、吡咯、咪唑啉和吡咯烷,以及六元环哌啶和哌嗪类骨架。分子柔性增加:大部分的先导化合物都含有一个手性中心,更有6个化合物含有两个手性中心。从苗头化合物到先导化合物,Sp3杂化碳原子个数比例有着地升高,统计上来说从0.197± 0.157 上升到了0.255±0.162。高通量筛选的药物特点。山西高通量筛选新技术
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或称筛选模型)是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基础。由于药物高通量筛选要求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实验体系必须微量化,而这些微量化的实验方法应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来建立。第四军医大学周四元研究认为,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实验方法,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受体结合分析法;酶活性测定法;细胞分子测定法;细胞活性测定法;代谢物质测定法;基因产物测定法。这些实验方法,均已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中。山西高通量筛选新技术高通量筛选是什么平台。
高通量药物筛选基于发现的靶点,构建合适的筛选模型,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建立和优化各类稳健的筛选方法,以高密度的微孔板为实验载体,通过自动化设备或系统完成包括体系构建,孵育以及检测在内的整个实验过程,从而实现多个化合物库中数以千万的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筛选出潜在有价值的目标化合物。高通量药物筛选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是当代新药发现技术的重大进步,使全球各大医药公司和研究机构加快了药物研发的进程。
我国进行药物高通量筛选的优势首先是化合物来源,且多为天然;其次是对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筛选目的较明确,无目的合成的化合物较少;第三,我国传统药物为筛选研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可从中药中提取分离筛选新的化合物。这些优势为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药物高通量筛选初现规模:药物高通量筛选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且不规范。近几年,我国进行了外引内联的整体化、规模化基础建设,已初见成效。199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引进国内台Biomek2000型实验自动化工作站;1998年又引进台Topcount微量闪烁计数器,使放射配基实验、放射免疫实验等技术微量化、自动化。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医学科学院分别成立了药物筛选专门机构,开始从事大规模筛选工作。高通量筛选微生物技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指在两个不同的荧光基团中,如果一个荧光基团(供体Donor)的发射光谱与另一个基团(受体Acceptor)的吸收光谱有一定的重叠,当这两个荧光基团间的距离合适时,就可观察到荧光能量由供体向受体转移的现象,即以前一种基团的激发波长激发时,可观察到后一个基团发射的荧光。常见的供体-受体对之间的有效距离通常为2-6nm,适用于许多蛋白质相互作用。染料通常是有机分子,如与蛋白质偶联的荧光素和罗丹明,或与感兴趣的蛋白质融合的荧光蛋白。高通量筛选方法有哪些。山西高通量筛选新技术
药物高通量筛选的特点。山西高通量筛选新技术
然而传统的针对单一靶点的研究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一些多基因疾病和病毒等相关药物的研究。而基于细胞水平的高内涵筛选(high content screening, HCS)技术实现了对化合物多靶点多参数的同时检测,从疾病相关基因调控通路和网络水平上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和潜在毒性等,也使在细胞水平评价活性化合物的成成为可能。从筛选载体上看,HCS和HTS并没有的区别,它的检测体积并未因检测指标增加而增高,操作步骤同样简单可行、可自动化。故HCS在新药研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西高通量筛选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