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厚新材料模具钢粉末抗冲击性能好,适合重载模具使用。该模具钢粉末在成分设计上注重硬度和韧性的平衡,通过添加适量的镍、钼等合金元素,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经冲击韧性测试,其冲击功可达 25J/cm² 以上,远高于普通模具钢粉末 15J/cm² 的冲击功。在重载模具应用中,如冷镦模具、热锻模具等,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而不发生断裂。例如,某标准件厂使用博厚模具钢粉末制作的冷镦模具,在镦制直径 20mm 的螺栓时,能够承受每小时 3000 次的冲击载荷,模具使用寿命达到了 8 万次,而使用普通模具钢粉末的模具,在 5 万次左右就出现了裂纹。这种优异的抗冲击性能使得重载模具能够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减少了因模具断裂导致的生产中断和成本损失。高速钢粉末选博厚新材料,粉末流动性≤25s/50g,成型效率高。压铸模具模具钢/高速钢粉末推荐厂家
博厚新材料高速钢粉末激光熔覆层硬度均匀,偏差≤2HRC。这得益于该粉末优异的成分均匀性和良好的激光吸收性能,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粉末能够均匀地吸收激光能量,实现充分且均匀的熔化。同时,公司通过优化粉末的粒度分布和球形度,使得粉末在熔覆过程中能够均匀地铺展和凝固,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冷却速度不均的现象。经检测,激光熔覆层的硬度从边缘到中心的偏差控制在 2HRC 以内,例如,某熔覆层的平均硬度为 62HRC,高硬度为 63HRC,低硬度为 61HRC,均匀性较好。这种均匀的硬度分布保证了熔覆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均匀磨损,避免因局部硬度偏低而导致的早期失效。在某轧辊修复案例中,使用博厚高速钢粉末进行激光熔覆后,轧辊的使用寿命比使用普通粉末熔覆的轧辊延长了 30%,且轧出的板材表面质量更加稳定。H13模具钢/高速钢粉末涂料博厚新材料的模具钢粉末杂质含量低,确保模具使用寿命。
博厚新材料的模具钢粉末热处理工艺简单,易操作。该模具钢粉末在成分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热处理工艺的简便性,通过合理调配合金元素的种类和比例,使得粉末在烧结后的热处理过程中,无需复杂的温控曲线和多道工序。通常情况下,只需经过一次淬火和一次回火处理,就能达到理想的硬度和韧性指标。例如,淬火温度控制在 1050-1100℃,保温 1-2 小时后空冷,然后在 550-600℃回火 2 小时,即可使模具钢的硬度达到 58-62HRC,且性能稳定。这种简单的热处理工艺不降低了对设备和操作人员技能的要求,还减少了热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时间成本。某小型模具厂在使用博厚模具钢粉末后,热处理工序的时间从原来的 8 小时缩短至 4 小时,能耗降低了 40%,同时产品的合格率也从 85% 提升至 98%。
博厚新材料模具钢粉末粒度分布集中,工艺稳定性强。公司通过三级筛分工艺严格控制粒度:首先采用 100 目筛去除粗颗粒,再用 325 目筛分离细粉,保留 100-325 目的粉末颗粒,其中 150-200 目颗粒占比达 70%,粒度分布跨度(D90/D10)≤2.5,远低于行业的 4.0 标准。这种集中的粒度分布使粉末在压制过程中的密度均匀性偏差≤0.02g/cm³,烧结后的尺寸收缩率稳定在 1.3%±0.1%,确保每批次模具的尺寸一致性。在精密连接器模具的批量生产中,采用该粉末制作的 100 套模具,型腔尺寸偏差≤0.003mm,远优于客户要求的 ±0.005mm,产品互换性达 100%。工艺稳定性还体现在粉末性能的长期稳定,连续 12 个月的检测数据显示,粉末的流动性、松装密度等指标波动≤2%,为模具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保障,减少了因粉末性能波动导致的工艺调整与废品产生。博厚新材料高速钢粉末粉末流动性好,适合自动化生产线使用。
用博厚新材料高速钢粉末制作的丝锥,加工效率提高 40%。这一效率提升源于丝锥的优良性能与结构设计:粉末经烧结后硬度达 65HRC,螺纹齿面光洁度达 Ra0.1μm,在攻丝过程中摩擦系数降低至 0.15,比普通高速钢丝锥减少 30% 的切削力,使攻丝转速从 100r/min 提升至 140r/min。同时,粉末冶金工艺可精确控制丝锥的螺旋角与容屑槽形状,排屑顺畅,避免了传统丝锥的 “缠屑” 问题,每攻丝 100 个螺孔的清理时间从 5 分钟缩短至 2 分钟。在铝合金轮毂螺栓孔加工中,该丝锥的单支使用寿命达 5000 个孔,是普通丝锥的 2.5 倍,且加工的螺纹精度达 6H 级,无需后续倒角处理。综合测算,加工效率提升 40%,对于年产 10 万件轮毂的企业,年节省工时成本约 80 万元,同时减少了因丝锥断裂导致的工件报废,质量损失降低 60% 以上。采用博厚新材料高速钢粉末,粉末冶金刀具抗崩刃性能突出。气雾化模具钢/高速钢粉末材料
博厚新材料模具钢粉末粒度分布集中,工艺稳定性强。压铸模具模具钢/高速钢粉末推荐厂家
高速钢粉末选博厚新材料,售后服务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博厚建立了 "售前 - 售中 - 售后" 全链条服务体系:售前通过材料工程师上门调研,根据客户的刀具类型(铣刀 / 钻头 / 滚刀)和加工材料(钢材 / 铝材 / 钛合金),推荐匹配的粉末牌号及粒度(15-53μm 或 53-106μm);售中提供工艺适配指导,包括烧结温度曲线(如 1200℃×2h 真空烧结)、热处理参数(560℃三次回火),并提供 5kg 试用装进行工艺验证;售后配备 24 小时技术热线,48 小时内响应现场问题。某航空刀具企业使用时出现涂层结合不良,技术团队 36 小时内抵达现场,通过调整雾化气压从 0.8MPa 增至 1.0MPa,使粉末球形度提升至 95%,问题彻底解决。此外,每年举办 4 次粉末应用技术研讨会,邀请客户参与工艺培训,形成长期技术共生关系。压铸模具模具钢/高速钢粉末推荐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