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板的原料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不同的消费工艺能够制造出不同品种的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均聚甲醛要制造均聚甲醛,首先要制造无水甲醛。主要办法是首先经过水合甲醛(甲二醇,HCH(OH)2)与乙醇的反响生成甲醛缩(二乙氧基甲烷,CH2(OC2H5)2),再将甲缩醛与水的混合物经过萃取或真空蒸馏的办法脱水,然后经过加热甲缩醛的方式释放其中的甲醛。此时甲醛在阴离子催化下开端聚合,然后经过乙酸酐停止封端处置,得到稳定的均聚甲醛。共聚甲醛要制造共聚甲醛,首先要把甲醛转化为三氧杂环已烷(特别是1,3,5-三氧杂环己烷,又称三聚甲醛)。 POM板的摩擦因数小,耐磨性好(POM>PA66>PA6>ABS>HPVC>PS>PC),极限PV值很大,自润滑性好。天津本色POM板
POM属结晶性塑料,熔点明显,一旦达到熔点,熔体粘度迅速下降。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或熔体受热时间过长,会引起分解。POM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在热塑性塑料中是比较坚硬的,是塑料材料中力学性能接近金属的品种之一,其抗张强度、弯曲强度、耐疲劳强度,耐磨性和电性都十分优良,可在-40度--100度之间长期使用。机械强度高、刚性大,硬度高,优异的弹性,滑动性和耐磨性,抗蠕变性能好,即使在低温下,冲击强度高,非常好的尺寸稳定性,机械性能优异,生理惰性,纯粹的POM板适宜与食品接触。清远均聚POM板销售POM板以低于其他许多工程塑料的成本,正在替代一些传统上被金属所占领的市场。
POM板原料POM是什么时候正式实现商业化的呢?
1962年,塞拉尼斯有了自己的共聚甲醛——Celcon®,并在美国实现了商业化生产。1963年,塞拉尼斯与Hoechst在德国合资成立了泰科纳,生产Hostaform®共聚甲醛。1968年,塞拉尼斯和大赛璐在日本合资成立了宝理塑料,生产Duracon共聚甲醛,这也是亚洲较早的共聚甲醛的生产;2004年,杜邦与旭化成在张家港建立4万吨的共聚甲醛的工厂;2005年,PTM宝泰菱在南通的共聚甲醛开工,产能6万吨/年。(宝泰菱:宝理、泰科纳、三菱瓦斯)……
POM板本身具备良好的耐磨性能,但并不是不能够进一步增强其耐磨性能。我们在POM中加入石墨、F4、二硫化钼、润滑油及低分子量PE等,可提高其润滑性能。例如,在POM中加入5份F4,可降低摩擦因数60%,耐磨性提高1~2倍。再如,在POM中加入液体润滑油,可大幅度提高耐磨性和极限PV值。为提高由油的分散效果,需加入炭黑、氢氧化铝硫酸钡、乙丙橡胶等吸油载体。加入5%油POM的摩擦性提高72%,极限PV值可达3.9MPa·m/s(纯POM为0.213MPa·m/s),为其他工程塑料的3~20倍。POM板对酸性环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容易蠕变和产生应力开裂问题。
POM板原料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上个世纪,前苏联的化学家发现了POM的前身——甲醛二聚体。上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奥尔巴赫和巴塞尔在实验室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聚甲醛。之后的二三十年,是由德国化学家,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尔曼·施陶丁格(德语:HermannStaudinger)发现的POM。他在1920年代研究高分子时发现了POM的结构与聚合过程,对POM进行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热稳定性的问题,POM当时并未实现商业化。----------------东莞市明德塑胶制品有限公司POM属结晶性塑料,熔点明显,一旦达到熔点,熔体粘度迅速下降。江门均聚POM板密度
POM不同的生产工艺可以制造出不同种类的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天津本色POM板
POM板的原料聚甲醛树脂从出现到商业化也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时间:
1960年美国杜邦(DuPont)公司首先将均聚物型树脂(DELRIN)商品化。1961年美国Celanese公司(现在的Ticona公司)将共聚均型树脂(CELCON)商品化。1962年宝理塑料公司开始进行CELCON的进口和销售。后来,将其在日本的商品名命名为「夺钢」。1968年宝理塑料公司开始在静冈县的富士工厂首先进行国产化,后来又加大其生产能力,现在是世界上大规模的生产基地。1992年中国台湾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中国台湾宝理塑胶股份有限公司)以TEPCON(「达钢」)为商品名,开始生产POM树脂』。 天津本色POM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