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是外部传动杆与内部传动杆连接处的细节放大示意图;图8a是该后扰流板总成在扰流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该后扰流板总成在扰流板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推荐实施例,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100,结合图1-图4所示,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10,通过电机10驱动旋转的传动杆20,通过传动杆20驱动的连杆装置30,以及与连杆装置30连接的扰流板40。其中,连杆装置30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不动的固定支架6,用于连接扰流板40的扰流板连接支架...
可防止从圆管状的流道1流入连接管5内的塑料熔体的流速增大,有利于减小流入缓冲管4时的塑料熔体的流速,从而有助于缓解塑料熔体对成型产品的冲击。缓冲管4呈扁管状,具体地,缓冲管4为竖直设置的矩形管,可提高塑料熔体的温度均匀性。缓冲管4的上端与浇口2相连,缓冲管4的下端与流道1相连,使流道1内的塑料熔体竖直上升至浇口2内,确保缓冲管4的缓流效果,缓解塑料熔体对成型产品的冲击。浇口2呈扁管状,可提高塑料熔体的温度均匀性。浇口2用于引导塑料熔体向动,具体地,浇口2呈直角梯形体状,浇口2的下表面为水平面,浇口2的上表面为斜面,且浇口2上表面与缓冲管4相连的一端高于与模腔7相连的一端,使得浇口2可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电叶片扰流板,包括挡板2,连接板3,连接板3与挡板2的一端连接,搭接板4,搭接板4设置在挡板2的两侧边上,挡板2与连接板3之间的交界线与搭接板4靠近连接板3的一端平齐,且挡板2与两侧的搭接板4之间的交界线分别与连接板3的两侧面平齐。本实施例中,将扰流板1安装到叶片10的压力面上,这样能够使压力面流体速度降低,从而起到增加压力面压强的目的。即由于压力面气流减速的影响,提高了吸力面的流速,减小了吸力面的压强,从而增大了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强差,达到提升能量的...
弹簧7位于法兰4和静环2之间;当动环受到轴向力发生偏移时,在弹簧的弹性支撑力作用下对静环进行支撑,保证动环和静环之间密封可靠性,防止动环和静环弹性形变过渡而影响使用寿命。在扰流板的具体布置方式中,包括多个扰流板5,多个扰流板5围绕静环2沿圆周分布;实现对各个方向的物料进行扰流。在扰流板的具体设计方式中,扰流板5沿轴套1径向布置。在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扰流板5靠近静环2一端端面倾斜设置,所述端面至轴套1的轴线的距离向靠近法兰4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倾斜端面进一步减小物料对法兰的冲击。为了保证动环与轴套之间密封可靠性,在具体设计方式中,动环3内壁设有环形定位凸台31,定位凸台两侧均设有...
此设置有助于作用力的传递。挤压紧固组件50包括两个挤压紧固件52、紧固螺杆54以及紧固螺栓56;挤压紧固件52呈锥台形结构,其包括上下两个半径不等的圆形底面以及与所述圆形底面固定连接的侧表面,其中底面半径较大的一端为较大端,底面半径较小的一端为较小端;挤压紧固件52较大端的外径不小于内孔34的内径;挤压紧固件52活动穿设于内环组件30的内孔34两端,且两个挤压紧固件52外径较小一端相对设置;挤压紧固件52包括有一贯穿两端的第二内孔58,所述紧固螺杆54依次穿设两个挤压紧固件的第二内孔58中,所述紧固螺栓56套设于所述紧固螺杆54上。进一步推荐地,内孔34呈两端内径大中间内径小的形状,其...
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为了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于不同要求的高效能换热板片。这是因为,随着能源的短缺(从长远来看,这是世界的总趋势),可利用热源的温度越来越低,换热允许温差将变得更小,当然,对换热技术的发展和换热板片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强化传热元件的开发,使得新型高效换热器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与换热工况设计制造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新型换热板片,并已在很多行业得到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这些年来,换热板片的开发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由于现有的换热板片为大多为沟槽结构,流体在其内部为层...
扰流板是指安装在汽车上的类似飞机尾翼的部件,有部分型号的汽车上装有扰流板,扰流板也被人们称为“汽车尾翼”。由于汽车扰流板需要装配、涂胶,工艺复杂。现在,大部分车型的扰流板都是下本体配合一定数量的装配件及海绵条装配并通过胶水与上本体粘接而成,且在下本体的内表面涂胶并配合上本体外表面扣合,胶水是否分布均匀及凝固程度会直接影响扰流板的外观及性能;但目前缺少专门用于扰流板装配及涂胶的生产系统。无论装配还是涂胶,都并不适合在主机厂内进行批量生产,需要进行委托加工,由零部件厂完成总成装配。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汽车扰流板装配涂胶生产系统,用于扰流板的装配及涂胶烘干...
所述外环本体与管道内壁面的静摩擦力减小,甚至所述外环本体外侧与管道内壁面不再抵接,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能够轻松从管道内脱落。此设置,在不影响其固定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管道内扰流组件的简便安装及拆卸,操作方便,且不会对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以及管道造成破坏,装置简单,可批量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通过相应的参数调整即可适应各种尺寸的管道,进行简单加装即可实现扰流效果,无需对管道进行改装,改装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内孔呈两端内径大中间内径小的形状,其包括水平段以及位于所述水平段两端的锥形段;所述锥形段具有与所述挤压紧固件相匹配的形状,且其内径比较大处不大于所述挤压紧固件较大端的外径。所述内孔的设置使得所...
摄像头6部分嵌入在主体31和凸耳32围成的空间,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34使支架3与下板2相固连,摄像头6的前端抵靠在嵌入部8上,摄像头6的镜头正对镜头孔9,再将上板1、下板2和内板11连接固定即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板1、下板2、支架3、主体31、凸耳32、通孔33、固定孔34、固定槽4、第二固定槽5、摄像头6、避让口7、嵌入部8;、镜头孔9、加强部10、内板11、...
再将该下本体10通过倍速链8传递至用于安装海绵条的装配工装301处,将海绵条安装于下本体内表面10a,再将安装好海绵条的下本体10通过倍速链8传递至涂胶装置4处;涂胶装置4包括涂胶工装401及涂胶机器人402,将装配装置3传递至该处的下本体10放置涂胶工装401上,涂胶机器人402对下本体内表面10a的涂胶区域进行涂胶,涂胶后,上本体外表面9a对应下本体内表面10a进行粘接;压紧烘干装置5包括温度控制箱501、及设于温度控制箱501内的压紧装置502;压紧装置502包括气缸5023、压紧胎模5024、及第二压紧胎模5025,气缸5023能推动压紧胎模5024朝向第二压紧胎模5025方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车辆越来越普遍地成为必备的代步工具。而在车辆的蓄电装置的电量不足或者车辆长期停放而电量耗尽时,往往会影响车辆的一些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另外,目前,车辆上安装的扰流板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出一种扰流板组件,该扰流板组件不可以减少车辆尾部受到的升力还可以提供车辆的电器元件所需要的电能。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扰流板组件的车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出的扰流板组件,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扰流板;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直流/交...
可以更好地保证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包括继电器式开关。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后箱盖上。基于上述方面实施例的扰流板组件,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车辆,包括车辆本体、蓄电装置、电器元件和所述的扰流板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的扰流板组件,扰流板组件集成太阳能供电装置,在蓄电装置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扰流板组件提供电能,保证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油耗和减少空气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扰流板组件的功能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扰流板组件的功能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挤压块9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移动杆10,移动杆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l型卡杆12,放置腔5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卡杆孔14,l型卡杆12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13内并贯穿卡杆孔14,安装块3的一侧开设有卡槽,l型卡杆12的一端与卡槽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压杆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型拉杆15,l型拉杆15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13内并活动安装有摆杆16,摆杆16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槽13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槽1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18,摆杆16的一端延伸至通孔18内并固定安装有压紧块17,压紧块17的一侧与安装块3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摆杆1...
动模2的下端对应该导管的位置也开设有收纳槽13,可以在动模2下压时将导管收置于收纳槽13内,防止导管对动模2下压形成阻碍。储液腔11内安装有用于为冷却液散热降温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储液腔11内顶部的风扇12,动模2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通风孔20,通风孔20对应储液腔11的液面上方位置。动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注液口21,可在需要时添加或者更换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动模2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4,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进行搬运操作。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动模2下压,通过注塑口7向注塑槽4内注入原料,之后完成注塑,控制动模2上移,动模2上移带动导向柱9上的...
本实施例中挡板2与连接板3之间分别形成锐角区域301和钝角区域302,能够增加对压力面气流流速的影响程度,从而增强风能利用效果。进一步,还包括加强肋6,加强肋6设置在钝角区域302,加强肋6的一边与挡板2连接,加强肋6的另一边与连接板3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肋6的作用为加强挡板2与连接板3的强度,增强扰流板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挡板2为条形或弧形。本实施例中挡板2为条形或弧形,其中弧形板除了普通的弧形板之外,还包括将长方形板的两角进行弯折,另外两角不弯折的弧形板,这三种形式的挡板2均能够对气流进行阻挡,从而增强风能利用效果。进一步,挡板2与连接板3之间通过固定件7连接,固定件7包括均固定...
动模2的下端对应该导管的位置也开设有收纳槽13,可以在动模2下压时将导管收置于收纳槽13内,防止导管对动模2下压形成阻碍。储液腔11内安装有用于为冷却液散热降温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储液腔11内顶部的风扇12,动模2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通风孔20,通风孔20对应储液腔11的液面上方位置。动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注液口21,可在需要时添加或者更换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动模2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4,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进行搬运操作。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动模2下压,通过注塑口7向注塑槽4内注入原料,之后完成注塑,控制动模2上移,动模2上移带动导向柱9上的...
其等间距周向设置于管道10内壁上,进一步避免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发生意外滑脱时被管道10内流体冲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利用所述外环组件外侧与管道内壁面抵接固定,利用两者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将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固定于管道内,同时设置了扰流叶片,利用其与管道内流体形成一定的夹角,对管道内排放的洗涤水进行扰流,使流体排出管道后不再具有集中的流动方向,增大了洗涤水与海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其稀释速度,避免了由于洗涤水排放集中导致海水局部酸值过大,影响海洋环境的问题;另外通过对管道内洗涤水的扰流,使其流动方向分散,有效减少了其对船舶螺旋桨的干扰;进一步地利用挤压紧固组件的设置,通过调...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商用热水器的烟道扰流片组件。背景技术:现有的商用燃气热水器因其水温恒定,供热水量大,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在商用热水器领域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现有商用燃气热水器采用烟气对水进行加热,存在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商用热水器的烟道扰流片组件,可有效提升烟道换热效率,节约燃气资源,提升燃气利用效率,维护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商用热水器的烟道扰流片组件,包括主支架和多组用于干扰烟气走向的成对折边,所述主支架为t形片状结构,所述成对折边包括折边和...
这样可以保证各个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的受力均匀,从而有效地减小风阻。(7)本实用新型通过螺钉连接在定位孔和孔柱内,从而实现通风组件与扰流板本体的固定连接,拆装方便。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扰流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后视图。其中:扰流板本体1,左面板11,中间面板12,右面板13,弧形板14,定位孔15,螺钉16,紧固件2,连接柱21,连接杆22,加强板23,通风组件3...
即缓冲管的上端与浇口相连,缓冲管的下端与流道相连,使流道内的塑料熔体竖直上升至浇口内,优化缓冲管的缓流效果,从而缓解塑料熔体对成型产品的冲击。同时,在垂直于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的缓冲管截面形状与浇口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便于缓冲管和浇口在连接处的形状相适配,保障塑料熔体的流速。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流道与缓冲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呈扁管状且其上、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连接管在垂直于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连接管的截面积从与流道连接的一端向与缓冲管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连接管的设置,使流道内的塑料熔体依次流经连接管、缓冲管、浇口再进入模腔,连接管呈扁管状...
动模2的下端对应该导管的位置也开设有收纳槽13,可以在动模2下压时将导管收置于收纳槽13内,防止导管对动模2下压形成阻碍。储液腔11内安装有用于为冷却液散热降温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储液腔11内顶部的风扇12,动模2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通风孔20,通风孔20对应储液腔11的液面上方位置。动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注液口21,可在需要时添加或者更换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动模2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4,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进行搬运操作。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动模2下压,通过注塑口7向注塑槽4内注入原料,之后完成注塑,控制动模2上移,动模2上移带动导向柱9上的...
第二周转小车203通过传送机构201将设于半成品高位库1中的下本体10转运至装配工装301处;将下本体10先放置在用于安装转配件的装配工装301上,并将装配件安装于下本体内表面10a,再将该下本体10通过倍速链8传递至安装海绵条的装配工装301处,并将海绵条安装于下本体内表面10a,再将该下本体10通过倍速链8传递至涂胶装置4处,该生产系统的装配装置3包括两个装配工装301,分别用于安装装配件及海绵条,分步安装,保证了装配的质量和合格率;周转小车202通过传送机构201将设于半成品高位库1中的上本体9周转至涂胶工装401旁;将装配装置3传递至该处的下本体10放置涂胶工装401上,涂胶机...
从而增强对风的阻挡,增强风能利用效果。进一步,从叶片10的前缘101到后缘102,扰流板1位于叶片10压力面弦长40%~80%位置。本实施例中从叶片10的前缘101到后缘102,风电叶片10扰流板1位于叶片10压力面弦长位置40%~80%,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强差,达到提升能量的目的,效果较好。进一步,多个扰流板1的搭接面5依次连接,从叶根103到叶尖104,多个扰流板1逐渐向叶片10的后缘102靠近设置。本实施例中,多个风电叶片10扰流板1的搭接面5依次连接,靠近叶根103的风电叶片10扰流板1靠近叶片10前缘101设置,靠近叶尖104的风电叶片10扰流板1靠近叶片10...
进汽管3与分汽管2焊接为一体。热媒通过进汽管3,分汽管2均匀分布流入换热板的各流道内,在换热板片1内的夹层中构成介质(热媒)的流道,而相邻两块换热板片之间的间隙就构成了另一种介质(冷媒)的流道。换热板片板间流速为(平均流速),在不超过允许压力降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流体流速,以增大传热系数。为方便安装、维修,采用单流程或多流程,与管道接口采用法兰联接。为增大对数平均温差和传热系数,换热板片采用冷、热媒逆流布置。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扰流换热板片,包括换热板片(1),该换热板片(1)为夹层结构,在换热板片(1)上设有进汽管(3)和出汽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每块单片板上分布有多个交错排列的...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海上环境保护会第70届会议(mepc70)大会正式决定2020年1月1日开始,全球航行船舶只能使用硫含量不超过%的燃油,全球现有运营船舶必须满足此要求,以减少废气中的硫化物(sox)排放。现有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加装废气净化系统(脱硫系统)、使用低硫油燃料、改用lng燃料等,但低硫油使用成本高、lng改造费用高且占用大量的载货空间,加装脱硫塔为通过海水或者naoh/mg(oh)2液等清洗中废气中的sox来减少船上硫化物的排放,是现阶段较为经济的选择。安装脱硫系统后,有大量的洗涤水需要排出舷外。根据规范要求,对于排出舷外的海水,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保证排放水的ph值达到规...
对船舶的航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具有扰流分散、结构稳定的优点。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包括外环组件、内环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环组件和内环组件之间的扰流组件;所述外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外环本体,所述外环本体用于抵接固定于管道内壁面,且沿管道内壁面周向分布;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若干沿周向分布的扰流叶片,所述扰流叶片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内环组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道内流体方向形成一定夹角。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利用所述外环组件外侧与管道内壁面抵接固定,利用其产生的静摩擦力将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
众所周知,车速越快阻力越大,空气阻力与汽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空气阻力占汽车行驶阻力的比率很大,会增加汽车燃油消耗量或严重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据测试,时速为100km/h的汽车,汽车输出功率的80%将被用来克服空气阻力。使用汽车扰流板可以有效减少空气阻力,节省燃油,提高汽车行驶的经济性。重型卡车通常是在车头驾驶室两侧安装扰流板来减少空气阻力,现有的重型卡车扰流板采用金属材料一体成型,这样不制作成本大,不易加工,且重量大,表面不够光滑,不能很好的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外形不美观,维修成本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卡车用扰流板总成,拆装方便,结构强度高,重...
1)本实用新型设置成两个对称的扰流板本体,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维护成本低,更换方便快速;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的通风组件,汽车行驶时,部分气流从通风组件流过,能够分担气流带来的阻力,降低了油耗,车速越高,效果越明显;扰流板本体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并采用一体成型的左面板、中间面板和右面板,这样加工容易,工艺简单,轻质强度高,能较好的吸收冲击能量,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通过紧固件实现与车体的固定连接,安装快速方便,连接牢固。(2)本实用新型的左面板的宽度与中间面板的宽度一致,结构强度高,扰流效果好。(3)本实用新型右面板的顶面与中间面板的顶面通过弧面相连,且左面板与中间面板通过弧形板相...
连接柱21的底端固定在扰流板本体1上,顶端开设有轴孔;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1为梯台式结构,而且连接柱21底端的直径大于顶端的直径,这样结构强度高,连接牢固;而连接柱21的周侧设有三角形结构的加强板23,加强板23的一侧与连接柱2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扰流板本体1固定连接;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在该轴孔内,另一端设置于连接柱21的外部,通过将连接柱21与车体固定连接,就可以将扰流板本体1固定在车体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扰流板本体1的表面上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贯穿扰流板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安装孔内设有通风组件3。具体地,通风组件3包括安装板31,该安装板31上设有透风孔32;透风孔32内设有多...
所述嵌入部中具有与第二固定槽相连通的镜头孔,所述上板和下板扣合固连后所述嵌入部嵌入到避让口中。嵌入部提供镜头孔的开孔位置,可以提高镜头孔的位置精度,同时嵌入部起到保护摄像头的作用,嵌入部供摄像头抵靠,避让口的设置使嵌入部具有足够的空间,使扰流板外形平整、合理,不显得突兀。在上述的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嵌入部顶部的内侧具有向内凸出且倾斜设置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和嵌入部的两侧均与下板相固连,所述嵌入部、加强部和下板围成所述第二固定槽。加强部的设置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同时加强部起到封堵嵌入部和避让口之间缝隙的作用,嵌入部、加强部和下板围成第二固定槽,设计合理,合理利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