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态相变工质被冷却而液化,液态相变工质回流至空腔101内,如此循环往复,将热源的热量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可以理解地,热源可以是直接固定在箱体200内,部分穿过通槽230后与平板部10接触,也可以是热源部分穿过通槽230后与平板部10贴合固定连接,此处不作限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热源不穿过通槽230,平板部10部分穿过通槽230后与热源接触,同样能够起到上述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该板式热管100时,当满足翅片部20位于平板部10的上方时,即,将热源平板设置在热管100的下方,如此,当气态相变工质在翅片部20处遇冷液化生成液态相变工质时,液态相变工质便能够在自...
图5是图4的主视图;图6是图4中b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定位凸部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定位凸部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再一种定位凸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c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薄型散热鳍片11、定位凸部111、基片112、预断片12、铆合凸部101、预断线102、缺口槽20、定位板21、定位孔30、散热底座40、薄型盖板41、铆合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多个薄型散热鳍片10以及一定位板20。该多个薄型散热鳍片10竖向...
随着电子元器件逐渐向微型化、高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更高的热流密度,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高集成度电子元件发展的瓶颈问题。平板热管由于其高导热率以及良好的均温性,可以迅速将高热密度的热源转移扩散,满足了电子设备对散热装置的紧凑型、可靠性、灵活性等要求,逐渐成为研究解决高功率设备表面散热问题的较好选择。通常情况下,为了对热源起到保护及防护作用,一般都需要在热源的外部装设一个箱体,平板热管设于箱体的外部并与箱体相接触,进而对热源起到散热作用。但是,由于热源与箱体之间存在热阻,使得热源与箱体之间的传热效率较低,进而降低了平板热管的传热效率,导致散热效果不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
5:进气口,6:自由端,7:卷曲面,8:薄板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螺旋结构的鳍片散热片,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下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安装结构,在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分布有若干鳍片3,所述的鳍片3为板状结构经螺旋形卷曲构成,所述的鳍片3上端开口的面积小于下端开口的面积,所述的鳍片3的卷曲面7向螺旋形的内圈的轴线方向倾斜;如图2所示,所述的鳍片3呈矩阵分布,且每列鳍片3之间保持均匀的距离、并形成列间通风通道,...
安装槽11和第三安装槽13分别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的两端,安装槽11的后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11;显示装置2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散热装置3包括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的若干个导热管本体31以及由导热管本体31延伸至安装槽11的延长部32,显示装置2与导热管本体31连接,导热管本体31内装填有工质,导热管本体31的底部和延长部32在靠近壳体1背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器33,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风扇34,其中,位于延长部32的多个散热风扇34均与散热孔111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工质为具有吸放热相变特性材料,如水、制冷剂等,在户外实际工作时,显示装置2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由于气候...
所述直角梯形的另外一条腰与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均由所述折弯线构成。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和/或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孤立部,多个所述孤立部将对应的所述空腔和/或所述第二空腔分隔形成多个相互连通的流体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孤立部为设于所述空腔和/或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点状结构或块状结构,所述孤立部由所述空腔和/或所述第二空腔相应的侧壁贴合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板式热管上设置有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包括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封闭腔体内充注有相变工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热管散热箱体,热源收容在箱体内,同时,热源部分与板式热管相接触,对热源起到防尘及保护功能的同时,热...
图7是图4所示板式热管中翅片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翅片部沿b-b的剖视图;图9是图4所示板式热管的俯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的板式热管散热箱体中板式热管的立体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及编号分别为:板式热管100固定孔105箱体200平板部10空腔101通槽230连接平面220孤立部103过渡空腔301翅片部20第二空腔201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二固定孔2201收容腔210连接部30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热...
该缺口槽102的上下两端宽度相同,且缺口槽102的底面下凹的弧面,同样可以地使定位凸部11插入定位孔21中进行定位,并更好地使基片111与定位孔21进行铆合固定。如图9所示,所述定位凸部11可以为再一种结构,所述定位凸部11呈箭头状的片状结构,预断片112的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该缺口槽102的上下两端宽度相同,且缺口槽102的底面下凹的弧面,同样可以地使定位凸部11插入定位孔21中进行定位,定位板20也不易松脱,并更好地使基片111与定位孔21进行铆合固定。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多个薄型散热鳍片10间隔并排竖向设置在一散热底座30上固定;接着,将定位板20覆盖于多个薄型...
一年后散热效率占初始散热效率比依次为90%、%、%、%、90%、%,说明采用50微米的涂层厚度有利于保持鳍片的散热效率,并且远远比其他厚度的效果好得多,并且,涂层厚度与散热效率保护之间不存在通常人们认为的厚度越大效果越好的规律,这一点是难以预料的;实施例15~22中,实施例19、20散热效率下降少,一年后散热效率占初始散热效率比依次为%、%、、%、%、%、%、%、%,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5、6的制备方法及加料顺序制备的防腐蚀涂料,对led散热鳍片的散热效率的保持效果远高于其他制备方法及加料顺序。(3)经户外使用一年后检测,实施例9~22积垢速率均不高于·mon,数据规律与上述散热效率保...
所述平板部设置有空腔,每个所述翅片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每个所述第二空腔均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箱体连接,热源设于所述箱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平板部位置对应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呈一端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箱体的内腔形成用于收容热源的收容腔,所述箱体上相对开口端的侧壁形成连接平面,所述平板部与所述连接平面连接,所述通槽开设在所述连接平面上且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平板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平面上对应所述固定孔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翅片部位于所述平板部的同一侧,多个所述翅片...
本新型属于电子元件散热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结构的鳍片散热片。背景技术: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有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子元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就会降低电子元件的效能,减少使用寿命。目前电子产品散热主要是依靠散热片,其中鳍片散热片是主要的散热片形式,其工作原理在于通过鳍片加大散热面积,通过设置通风通道来提高热传导的速率。由此,可以看到,散热片的散热面积是否够大、通风通道的通风效果是否足够好,是一种鳍片散热片能否起到良好散热效果的关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鳍片散热片的鳍片多是板状结构,鳍片本身能增加散热面积,其设计思路多局限于此,尚缺乏利用鳍片本身的结构改进来提升散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设备的热管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正面安装有一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有间隙。其中,透光板为减反射玻璃,一方面可以对显示屏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户外的日晒雨淋从而损毁电器元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显示屏的透光性,使显示屏的播放效果更清晰。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设备的热管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屏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形成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所述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连通并形成密闭的循环风道。三个间隙之间连通,借由导热管本体底部的散热器和散热风扇的作用,使得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之间形成循环风道,可以将由外部吸收的热量传导到散热装...
随着电子元器件逐渐向微型化、高功率、高性能方向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更高的热流密度,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高集成度电子元件发展的瓶颈问题。平板热管由于其高导热率以及良好的均温性,可以迅速将高热密度的热源转移扩散,满足了电子设备对散热装置的紧凑型、可靠性、灵活性等要求,逐渐成为研究解决高功率设备表面散热问题的较好选择。通常情况下,为了对热源起到保护及防护作用,一般都需要在热源的外部装设一个箱体,平板热管设于箱体的外部并与箱体相接触,进而对热源起到散热作用。但是,由于热源与箱体之间存在热阻,使得热源与箱体之间的传热效率较低,进而降低了平板热管的传热效率,导致散热效果不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
)*r。另外,连接部30上的过渡空腔301距连接部30的边沿的宽度不小于5mm。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0还可以省略,此时,翅片部20直接与平板部10连接,此时,所述封闭空腔由空腔101和第二空腔201构成。所述封闭腔体内设置为负压状态,由此,处于负压状态下的液态相变工质的沸点降低,从而有利于相变工质受热后快速蒸发,及时将热量传送至翅片部20以进行散热。可以理解地,所述相变工质包括但不限于水、酒精和丙醇。另外,由于所述封闭腔体呈一整体连通通道,因此,无需对空腔101与第二空腔201分别充注所述相变工质,只需一次充注即可,提高了充注效率,节省了充注成本。另外,在非散...
设置于该导热本体的本体基部外侧;以及至少一第二散热风扇,设于该导热本体的延伸部外侧。但上述方案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内壳将散热装置与控制电路板分隔,使得散热装置无法对控制电路板进行散热,无法达到散热;2)主要依靠散热孔将显示设备内的循环热风进行排出,但是散热孔的出口与第二散热风扇的风向垂直,不利于热气的排出。3)散热装置中的散热风扇设置于导热本体的本体基部的基部背面外侧上方,这样设计使得散热风扇占据了显示设备大量的横向空间,因此,显示设备的体积会变得比较大,这无疑加重了显示设备摆放场地的租金成本;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满足实际的需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
通槽230与平板部10位置对应配合。另外,通槽230与收容腔210相连通。本实施方式中,通槽230为长方形结构。另外,平板部10的夹角处开设有固定孔105,连接平面220上对应固定孔105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201,固定孔105与第二固定孔2201之间通过紧固件(图未示出)连接,具体的,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固定孔105与第二固定孔2201,从而将平板部10与连接平面220固定,进一步实现板式热管100与箱体200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螺钉和固定销。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板式热管100与箱体200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接、磁性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方便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薄型散热鳍片与薄型盖板铆合的快速定位结构,包括有多个薄型散热鳍片以及一定位板;该多个薄型散热鳍片竖向设置,每一薄型散热鳍片的顶部均延伸出有定位凸部;该定位板设置于多个薄型散热鳍片上,定位板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前述定位凸部分别穿过定位孔向上延伸并与对应的定位孔配合定位。作为一种推荐方案,所述定位凸部位于薄型散热鳍片的一侧边,该多个薄型散热鳍片的定位凸部排列形成一排,该定位板位于多个薄型散热鳍片的一侧。作为一种推荐方案,所述定位凸部上设置有预断线而将定位凸部分成基片和预断片,基片嵌于定位孔中并凸出定位孔的上方,预断片于基片的顶部向上延伸出,...
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散热装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若干个导热管本体以及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延长部,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导热管本体连接,所述导热管本体内装填有工质,所述导热管本体的底部和延长部在靠近所述壳体背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器,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风扇,其中,位于所述延长部的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均与所述散热孔对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热管内的工质可以吸收来自显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及户外太阳光辐射传至本实用新型中的热量,利用工质的吸放热相变特性,可快速地将热量传导到延长部处的散热器,散热器在散热风扇的风力作用下将热量排出散热孔外,实现了高效散热的效果,其中...
所述防絮凝剂质量为钛粉质量的~%wt,防析出剂质量为钛粉质量的~%wt,防沉淀剂质量为钛粉质量的~4%wt。上述钛纳米聚合物胶体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卧式球磨机胶体化处理具体如下:首先,所述混合物由送料机经入料中空轴螺旋均匀地进入球磨机仓,在仓中进行重击处理;然后,经过重击处理的混合物进入第二仓,在第二仓中进行细研磨;后,细研磨后的物料通过所述卧式球磨机的筛栏板排出后,经过振动筛粉机,形成所述钛纳米聚合物胶体;其中,重击处理的重击力度可根据下述公式得到:在公式(1)中,rcfi为所述仓中第i个球介受到的离心力,mi为所述仓中第i个球介的质量,r为所述空轴螺旋的旋转半径,n为所述空轴螺旋的转...
具体涉及一种led散热鳍片用稀有金属散热防腐蚀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背景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的节能光源,led灯发展迅速,是我国的重大科技项目。决定led灯寿命是其结点温度,例如,大功率白光led的结点温度在亮度衰减70%时的寿命如下:结点温度℃00120150使用寿命h17006000而结点温度的高低取决于所匹配的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led的散热鳍片基本为ai-mg合金,目前世界各国为了延长led的使用寿命,全部集中在如何改变散热鳍片的形状以增加其散热面积和改善散热效率上。电子器件散热方式主要由三种,1.液冷方式,它设计要求高且造价昂贵而不宜采用;2.强制空气冷却,它比自然散热冷却效率高1...
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散热装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若干个导热管本体以及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延长部,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导热管本体连接,所述导热管本体内装填有工质,所述导热管本体的底部和延长部在靠近所述壳体背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器,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风扇,其中,位于所述延长部的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均与所述散热孔对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热管内的工质可以吸收来自显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及户外太阳光辐射传至本实用新型中的热量,利用工质的吸放热相变特性,可快速地将热量传导到延长部处的散热器,散热器在散热风扇的风力作用下将热量排出散热孔外,实现了高效散热的效果,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散热装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若干个导热管本体以及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延长部,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导热管本体连接,所述导热管本体内装填有工质,所述导热管本体的底部和延长部在靠近所述壳体背面的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器,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风扇,其中,位于所述延长部的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均与所述散热孔对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热管内的工质可以吸收来自显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及户外太阳光辐射传至本实用新型中的热量,利用工质的吸放热相变特性,可快速地将热量传导到延长部处的散热器,散热器在散热风扇的风力作用下将热量排出散热孔外,实现了高效散热的效果,其中...
翅片部20具有散热作用。工作时,空腔101内的液态相变工质吸收热源的热量后汽化,气态相变工质迅速膨胀进而充满整个所述封闭腔体内,当第二空腔201内的气态相变工质于翅片部20处散热后,气态相变工质液化,随后液态相变工质再次导引回流至空腔101内。另外,空腔101与第二空腔201内具有流体通道(图未标出),空腔101内的液态相变工质吸收热源的热量汽化后,气态相变工质能够沿流体通道迅速膨胀进而充满整个所述封闭空腔。具体地,空腔101内及第二空腔201内均设置有多个孤立部103,空腔101内的多个孤立部103将空腔101分隔形成大量相互连通的所述流体通道,第二空腔201内的多个孤立部103将第...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散热鳍片的冲压铆合结构。背景技术:习知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与底座的结合,除了传统的焊接结合技术外,亦有利用冲压方式,将散热鳍片先插植于底座的预设沟槽或夹持凸座,再以冲压冲头进行冲压,而使散热鳍片被夹持结合于底座的沟槽(或夹持凸座),例如美国实用新型专利第5014776号案,就是使两侧的沟槽侧壁产生冲压推挤变形,进而可夹持散热鳍片,以达到散热鳍片与底座的结合目的。上述先前**技术,只是利用沟槽两侧的挤压变形而达到夹持散热片根部的目的,但夹持作用力都集中在沟槽开口两侧的变形位置,具有两个点状的夹持力,因此,夹持效果不佳,不易确保其稳定结合,不各散热片可...
所述平板部设置有空腔,每个所述翅片部设置有第二空腔,每个所述第二空腔均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箱体连接,热源设于所述箱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平板部位置对应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呈一端具有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箱体的内腔形成用于收容热源的收容腔,所述箱体上相对开口端的侧壁形成连接平面,所述平板部与所述连接平面连接,所述通槽开设在所述连接平面上且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平板部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平面上对应所述固定孔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翅片部位于所述平板部的同一侧,多个所述翅片...
气态相变工质被冷却而液化,液态相变工质回流至空腔101内,如此循环往复,将热源的热量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可以理解地,热源可以是直接固定在箱体200内,部分穿过通槽230后与平板部10接触,也可以是热源部分穿过通槽230后与平板部10贴合固定连接,此处不作限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热源不穿过通槽230,平板部10部分穿过通槽230后与热源接触,同样能够起到上述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该板式热管100时,当满足翅片部20位于平板部10的上方时,即,将热源平板设置在热管100的下方,如此,当气态相变工质在翅片部20处遇冷液化生成液态相变工质时,液态相变工质便能够在自...
多个孤立部103便将对应的空腔101和/或第二空腔201分隔形成多个相互连通的流体通道。孤立部103为设于空腔101和/或第二空腔201内的点状结构或块状结构,孤立部103由空腔101和/或第二空腔201相应的侧壁贴合形成。请再次参阅图9,平板部致呈板状结构,翅片部20呈长条形平板状结构,多个翅片部20位于平板部10的同一侧,且相互平行设置,翅片部20与平板部10之间形成一夹角α,且0°<夹角α<180°,使得翅片部20与平板部10之间形成三维立体结构,进而提升了散热效率。本实施方式中,夹角α=90°。本实施方式中,平板部10与翅片部20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接触热阻,另外,实现结构紧...
可以采用8个6025型号的轴流风机,使得风力更为强劲,更轻松地将热量吹出散热孔111外。本实施例方案在整个散热的过程中形成了散热装置3的内部循环导热系统,并且借由散热风扇34与散热孔111的相对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高效且的散热。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推荐方案,散热器33上可以设置有散热片331,多个散热片331均布于散热器33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增设散热片331,可以增大散热器33的散热面积,从而可以加快散热的速度,提高散热的效率。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散热孔111可以设置为均匀等距,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散热器33处的热量进行稳定排出,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同时也可以防止因局部过热而产...
另一方面底座上热量可直接传递至连接部上,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散热鳍片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冲压铆合过程的状态局部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冲压铆合过程的第二状态局部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冲压铆合过程的第三状态局部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9是本实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设备的热管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多个所述散热孔之间为均匀等距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热量经散热风扇的风力作用后均匀排出散热孔,防止局部过热,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稳定性。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显示设备的热管散热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和电路板,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电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导热管本体的前侧与后侧,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在实际工作时,显示屏中的背光模组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热管本体的中间部分与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元件接触,导热管本体中的工质吸收该热量并相变为气态在管内上升,从而将热量传导至延长部中,延长部的散热器进行散热降温,工质放热相变成液体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