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2020年,我国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但是同2020年规划中的200万辆年产销量和500万辆保有量相比,充电桩数量仍然不相匹配,车桩比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此外,我国充电设施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还不到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依然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反映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要想进一步发展,充电桩建设和电池里程数是重要方向。在增加充电桩数量和提高电池里程数的同时,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要加以重视。例如在充电价格方面、接口统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提升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新能源汽车健康稳定发展。借助智能化的技术,智能充电桩未来将成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安徽直流充电桩安装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目前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交流桩输出单相/三相交流电通过车载充电机转换成直流电给车载电池充电,功率一般较小(有7kw、22kw、40kw等功率),充电速度一般较慢,故一般安装在小区停车场等地。南京智能充电桩安装交流充电桩应具备输出侧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
直流式充电桩(栓)电源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80VAC±15%,频率50Hz±5%;充电桩(栓)应满足充电对象充电桩(栓)输出为直流电,输出电压满足充电对象的电池制式要求;较大输出电流满足充电对象的电池制式1C的充电要求,并向下兼容;充电方式分为常规和快速2种方式,常规为5小时充电方式,快速为1小时充电方式(针对不同电池类型选择);实现智能IC管理;每个充电桩(栓)自带操作器,以供用户进行充电方式选择和操作指导,并显示电动车电池状态和用户IC卡资费信息,实现无人管理。
充电桩安装、运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表示着其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缺乏系统化的学习渠道。在很大一部分人的眼中,充电桩跟传统行业的电力产品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充电桩是一款大众化的电力产品,涉及到充电安全、计费系统、通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所以,对电工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电工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目前,高校未设置有专门的专业,而在网络上有零星的教程也未成系统化,且有部分内容可能是对电工进行误导,不能让电工多方面地掌握入行所需的技能,导致很多电工欲入无门。充电桩操作简单方便,只需支付相应的用电费用。
快速充电桩(栓)设备采用交直流一体的结构。既可实现直流充电,也可以交流充电。白天充电业务多的时候,使用直流方式进行快速充电,当夜间充电站用户少时可用交流充电进行慢充操作。外形特点:1、人体工学设计,充分考虑中国人特点,安装后整机高度、屏幕高度、键盘高度、充电接头安放槽高度,适宜操作;2、上出线口的形式,节省操作者一半的体力;3、考虑人的使用习惯和耐用性,采用触摸和键盘互为备份的操控,触摸屏和键盘采用防雨、防尘的设计;4、具备紧急停机的急停开关;具备充电接头安放槽,安放槽可防水;5米长的软电缆。公共充电桩是建设在公共停车场(库)结合停车泊位,为社会车辆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充电桩。江苏公共充电桩立柱式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安徽直流充电桩安装
作为物联网感知终端,充电桩这种信息互动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形成可查询、预约、支付及远程操控的运营模式。因此较先可以实现的一个应用场景是,充电运营商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更多元的探索。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借助区块链等技术的赋能,通过对车主充电行为进行确权并记录,建立以“人车桩”为一体的信用体系,一方面提高多方协作效率,解决车主支付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构建以充电、停车等消费场景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是现有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随着这些应用场景的成熟,无疑会增加对于充电桩的需求,同时增强资本对于其发展前景的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充电桩建设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激发出乘数效应。安徽直流充电桩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