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穿着校服的保障政策,加大对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儿童以及其他特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校服保障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无偿提供校服或减免校服费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益捐助校服。7.完善售后服务。各地教育行政、市场监管部门要指导供应商完善校服售后服务渠道,督促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售后服务;要开通校服质量投诉渠道,及时核实处理反映的问题。学校要建立校服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开展校服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及时向供应商反馈,并作为后续采购依据;可积极探索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努力降低资源消耗。供应商要建立以市、县(市、区)为单位的校服服务体系,提供相对固定的购买渠道,备足货源,方便学生家长及时购买、调换。8.保障公平竞争。各地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破校服管理领域行政性垄断。教育行政、市场监管部门及中小学校要坚决防止、纠正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不得违反市场原则采取“定点”“定商标”等方式干涉交易,不得通过入围方式设置备选库、名录库,不得滥用行力,妨碍外地供应商进入本地市场。 中小学校服登记管理软件,严谨登记,精细管理,校服事务轻松搞定!四川中小学校服登记管理系统
不得滥用行力,妨碍供应商进入本地市场,限定或变相限定购买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除财政出资购买校服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不得作为采购单位采购校服并强制购买。三、严格执行标准,保证校服品质采购单位进行校服选购时,要在合同中标明校服执行标准,校服安全与质量应符合《中小学生校服》(GB/T31888-2015)、《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31701-2015)、《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GB/T)等国家标准。校服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严禁降低标准生产和采购校服。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相关指标要求。校服供应和验收要严格执行“明标识”制度。采购单位选购的校服应具备齐全的成衣合格标识和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本批次成衣质量检验合格报告,检验报告中检验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GB/T31888-2015标准所列的全项目;在接收校服时,应进行检查验收,查看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质量标识。鼓励实行“双送检”制度,即在供货企业送检基础上,采购单位随机抽样送法定检验机构(优先送省级及以上法定检验机构)检验,相关送检费用不得向学生家长收取。按要求保留校服样品,以备复查复验。四川中小学校服登记管理系统中小学校服登记管理软件,专注校服登记,确保校服信息准确无误、安全存储!
二)选用组织组织所有有意向购买校服的家长投票确定企业模式。1.选用组织制定校服采购方案和采购信息,在专业采购平台、学校或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学校公告栏、家校联系群等多渠道上公开发布。2.选用组织对报名企业进行资格审查,深度调研,核实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售后服务水平、社会信誉等信息,从中筛选出的2-3家企业。3.选用组织通知筛选出的2-3家企业,准备样品和报价等相关资料,按规定时间提交。4.选用组织制作、发放家长投票资料,组织所有有意向购买校服的家长进行投票,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得票者确定为供货企业。(投票家长数应不低于有意向购买校服家长总数的90%,供货企业得票数应超过投票数的一半,如参评企业得票数均未超过投票数的一半,则由得票数排前两位的企业进入第二轮投票,得票数超过投票数一半的确定为供货企业)。以上4个环节要形成完整纪要,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备并向家长、社会公布。(三)选用组织委托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公开招标确定企业模式。1.选用组织和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沟通选用需求、注意事项、质量要求、价格区间、服务要求等事项。并由学校和招标代理机构签订委托合同。2.选用组织审查招标代理机构制作的招标文件,确认无误后。
二、规范校服选用学校承担校服选用主体责任,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学校将校服采购纳入“三重一大”事项,在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按照“适用、实用、够用”原则,合理确定校服选用需求,包括种类、款式、套(件)数、价格区间等。按照自愿原则征求家长意见,确定是否选用校服应征得2/3以上家长同意,经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组织采购。学校应建立以管理人员、家长委员会、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负责选用、采购、监督等工作,其中学生和家长占比不低于80%。校服选用采购确保公开、透明,教育行政部门要全程进行监督。选择统一着装的学校要认真落实“学生(家长)自愿购买校服”的原则,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购买校服。校服款式一经选用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变更的应征得半数以上学生家长同意。校服选用每3年一个时段(即小学1—3年级、4—6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一般分时段在起始年级选用,毕业年级不得组织选用校服。三、加强采购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加强对采购单位的工作指导,加强校服采购工作的监管。 校服备案平台,规范备案流程,确保校服备案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校服生产企业按合同约定生产供应校服。采购单位在接收校服时,应随机抽取一定数量校服送至法定检验机构(优先送省级及以上的检验机构)进行专业检验,并取得本批次成衣质量检测合格报告。检验费用不得强制向家长收取。四、完善服务保障(一)信息技术保障。各地要加强统筹,指导区域内校服供货企业建立完善校服服务体系,提供相对固定的购买渠道,备足货源,方便学生家长退换货及再次购买。督导学校建立校服评价反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校服满意度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作为续签合同及今后采购的依据。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校服采购、验收、售后、备案等全流程信息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二)回收利用保障。各地各校要立足环保节约原则,探索建立规范、科学、合理的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义务捐赠、定点投放等校服回收利用体系。通过捐赠等方式促使校服循环利用,通过回收废弃校服等方式促使部分校服原材料得以重新利用,选用礼服式校服的,可由学校统一购买供学生循环使用,真正实现校服作用化,资源消耗小化。(三)特殊群体保障。各地要结合实际,探索完善特殊群体保障机制。对家庭贫困、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儿童等。 学校校服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校服管理效率,减轻老师工作负担!四川中小学校服登记管理系统
校服管理平台,连接学校、家长、供应商,构建校服管理新生态!四川中小学校服登记管理系统
按照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校服选用采购办法采购,并按采购合同约定进行费用支付。使用财政资金采购校服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职责要求,做好相关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采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违反市场原则采取“定点”“定商标”等方式干涉交易,不得通过入围方式设置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不得滥用行力,妨碍供应商进入本地市场,限定或变相限定购买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四、落实监管责任各地各校要将校服选购纳入廉政风险防控重点,及时排查主要廉政风险点,细化预警防控措施。学校、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工作人员在校服选用和采购过程中,要履行职责,严禁违反程序、收取回扣、滥用职权、等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学校进行校服采购时,合同必须标明执行标准,校服安全与质量应符合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T31888《中小学生校服》等国家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相关指标要求。严禁不按标准生产和采购校服的行为。实行“明标识”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明确相关要求,校服应具备成衣合格标识。 四川中小学校服登记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