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要把产业链再往前延伸,等到积累到一定服务面积,就自主繁育新品种。当然,这需要更长周期,比如得不断筛选,看哪个长得快、哪个更好吃、哪个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认可,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继续探索的方向。”杨先华信心满怀道。至于高投入,杨先华也坦言,确实,当下由农户自主投入,几乎不太现实,但倘若村集体介入,通过项目争取落地,或者由带头企业、国资来牵头,负责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续的项目运营,中间的种植养殖管理环节则交由农户,彼此间发挥各自所长,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方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分阶段养殖技术,有助于提高养殖成活率。陕西大棚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过滤器
前期内部小试验,效果十分明显。不久后,这一模式将在嘉兴市秀洲区的蓝城渔业基地进行试点。袁利强认为,如果说产业链的“内外联动”,让企业找到了立根之本,“托管服务”的延伸,意义更在于联农带动,为外塘养殖户增加效益,同时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可谓一举两得。按照传统养殖模式,一年只能产一季鱼,养殖户一般在三四月投苗,等到十一月养成后卖鱼。而现在,养殖户3月份就能直接买大苗养在自家鱼塘,7月长成卖出一批,此时再“补栏”一批大苗,到了11月又能卖,一塘由此产两季,效益自然提升。辽宁微生物工厂化水产养殖服务商养殖业与物流业结合,提高产品运输效率。
石斑鱼的养殖的技术要点,石斑鱼养殖需要严格的水质管理、饵料管理、病害防控和循环水系统维护。水质管理至关重要,养殖用水需保持在20-28℃,盐度15-30‰,pH值7.8-8.3,溶解氧≥5mg/L,氨氮≤0.2mg/L。同时,饵料管理也不可忽视,需要根据石斑鱼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饵料,确保营养均衡。在病害防控方面,通过臭氧和紫外线杀菌、益生菌培养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鱼类疾病。此外,还需定期清洁和维护循环水系统,确保水质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水质恶化。
“目前水产进入低毛利时代,从长远角度来看,工厂化养虾很有发展前景。”青岛海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表示,工厂化养虾模式具有可控性强、智能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及可复制推广等特点,集中“智能化系统+少量养殖人员+专业人士”的精确养殖模式,有助于养殖品牌化及养虾绿色环保标准的建立,能够提升对虾产量,经济回报更稳定。在杨涛看来,虾价受到气候、病害、供求关系、进出口政策的综合影响。在各种利好消息刺激下,南美白对虾的价格依旧低迷,水产行业已进入低毛利时代。如何“降本增效”,成为行业的新需求。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渔业国际地位。
虽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十分有发展前景,但在我国,这项技术的研究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曲折与酝酿。20世纪80年代中期,彼时国内的循环水养殖以采购德国、丹麦等国的循环水设备,用于养殖罗非鱼、鳗鱼的工厂化养殖,由于设备和管理的认识不足,养殖效果并未起色。时至2007年,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及众多科研院所推动下,以鲆鲽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项目为表示,我国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走出一套可行方案。2013年前后,我国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从设备技术、养殖管理、渔场规划等领域均有突破,如研发出环流式固液分离装置、滚筒微粒过滤装置、泡沫分离过滤装置、生物滤池多孔排污装置、生物膜负荷挂膜技术等实用性水处理装备和水处理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的诞生,规避传统水产养殖“靠天吃饭”的不稳定因素,更实现规模盈利的“微笑曲线”。养殖技术研发,为工厂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撑。贵州大棚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规划
养殖业与光伏产业结合,实现能源互补,降低生产成本。陕西大棚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过滤器
为什么要搞工厂化水产养殖?气候异常因素,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加剧,诸如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发生频率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大面积长时间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在2014年的“威马逊”台风事件中,广东及海南等沿海地区网箱养殖及土塘养殖都损失惨重。而2013-2014年持续的长江大旱,让长江流域的水产养殖业几近绝收。众多珍稀的水产品种也因此绝迹。靠天吃饭的水产养殖模式走入了死胡同。工厂化水养殖模式采用的是室内养殖的工业模式,因此不会受这样的极端天气的影响。陕西大棚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