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园的街道上,会定期举办潮汕传统服饰文化展示活动。模特们身着精美的潮汕传统服饰,如华丽的潮汕新娘嫁衣、典雅的传统汉服,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日常服饰,在骑楼街道上进行走秀表演。这些服饰制作精美,刺绣、珠绣、潮绣等工艺精湛,展现了潮汕传统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潮汕传统小公园的街道旁,设置了“潮汕历史时间轴”文化墙,用浮雕、彩绘等形式展示从开埠到现代的城市变迁。文化墙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互动屏,扫码可观看对应历史时期的影像资料。组织“小公园夜游导览”活动,导游身着民国服饰,手持复古马灯,带领游客穿梭在夜晚的骑楼街区。讲解过程中穿插潮汕鬼故事、侨乡传说,为夜游增添神秘色彩。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汕头小公园,散发着浓郁的怀旧气息。广东摄影之旅汕头小公园之民宿体验
小公园的广场上,会不定期举办潮汕传统美食文化节。美食节上,汇聚了潮汕各地的特色美食,除了常见的牛肉丸、粿条汤、蚝烙等,还有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传统小吃。游客们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潮汕传统的文艺表演,如潮剧选段、潮州音乐演奏等。美食文化节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促进了潮汕美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小公园的骑楼建筑中,有一些被改造成了潮汕华侨历史展览馆。展览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潮汕华侨在海外的奋斗历程、对家乡的贡献以及华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潮汕华侨背井离乡、艰苦创业的故事,感受到华侨们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华侨文化对汕头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广东摄影之旅汕头小公园之民宿体验沿着小公园街道,追寻先辈们的奋斗足迹。
一家“潮汕百工馆”汇聚了二十多位非遗传承人,展示潮绣、木雕、抽纱等传统技艺。游客不仅能观看现场制作,还能参与“一日匠人”体验:在潮绣大师指导下绣一朵潮汕特色的水仙花,或在木雕师傅帮助下雕刻一个迷你骑楼模型。小公园的广场上,出现了移动的“潮汕美食列车”。由老式电车改造而成的餐车,载着潮汕各地的特色小吃穿梭街区。车头是潮汕牛肉丸制作展示区,车厢内供应普宁豆干、达濠鱼丸等美食,车尾还设置了甜品吧台,提供鸭母捻、姜薯汤等传统甜汤。骑楼的橱窗里,陈列着用潮汕传统工艺制作的微型骑楼模型。这些模型采用金漆木雕、嵌瓷等工艺,将小公园的每一处细节都精细复刻。 精巧的模型甚至能看到骑楼窗棂上的铁艺花纹,堪称可收藏的“掌上侨乡”。
近年来,汕头对小公园开埠区进行了保育活化,以 “微更新”“微改造” 和 “绣花” 功夫,让这片老城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2016 年 8 月,小公园保育活化试点修缮工程启动,同年 10 月,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按 早的原始尺寸启动重建。重建后的中山纪念亭采用从缅甸运来的有着 “千年不腐” 之名的柚木作为内部木结构材料,且采用榫卯结构修建,整个亭子无须使用一颗钉子。2017 年,重建后的中山纪念亭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了小公园的热门景点之一。走进骑楼建筑,领略独特的南洋风情。
小公园的角落藏着一家潮汕鱼饭体验馆,渔民们将新鲜海鱼蒸熟后摊晾,保留 原始的海味。馆内不仅展示鱼饭的百年制作工艺,还设置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亲手腌制鱼饭,在老师傅指导下掌握 “三蒸三晾” 的秘诀。品尝时搭配潮汕独特的红豉油,咸鲜回甘的滋味里,藏着潮汕人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一家“潮汕传统节庆体验馆”落户小公园,全年模拟不同节日场景。春节的“营老爷”、端午的“赛龙舟”、中秋的“拜月娘”,游客不仅能观赏表演,还能参与节日仪式,体验潮汕节庆文化的丰富内涵。小公园的街道旁,设置“潮汕方言语音导览桩”,游客扫码即可收听不同场景的方言讲解。从商铺吆喝到日常对话,生动展现潮汕方言的独特魅力,帮助游客快速融入当地文化氛围。骑楼间的“潮汕老广告博物馆”,收藏着民国时期的潮汕商品广告海报、月份牌等。馆内运用AI技术,让静态广告“动”起来,重现当年的广告宣传场景,展现潮汕商业文化的历史脉络。在小公园,体验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广东暑假汕头小公园古城客栈体验
在小公园,能触摸到汕头的历史脉搏。广东摄影之旅汕头小公园之民宿体验
小公园的一些老房子里,还保留着许多旧时的生活用品和家具。这些物品虽然已经有些陈旧,但却见证了过去人们的生活。走进这些老房子,仿佛穿越回了过去,能看到曾经的生活场景。这些老物件,对于研究汕头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小公园的街道名称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这些名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和平、繁荣的美好向往。“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等街道名称,也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通过了解这些街道名称,能更好地理解小公园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广东摄影之旅汕头小公园之民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