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封装的散热设计:随着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随之增加,散热问题愈发突出。良好的散热设计能确保芯片在正常温度范围内运行,避免因过热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损坏。中清航科在芯片封装过程中,高度重视散热设计,通过优化封装结构、选用高导热材料、增加散热鳍片等方式,有效提升封装产品的散热性能。针对高功耗芯片,公司还会采用先进的液冷散热封装技术,为客户解决散热难题,保障芯片长期稳定运行,尤其在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5G 芯片对封装要求高,中清航科定制方案,适配高速传输场景需求。浙江电子陶瓷封装基板

常见芯片封装类型-PQFP:PQFP是塑料方形扁平封装,常用于大规模或超大型集成电路,引脚数一般在100个以上。该封装形式引脚间距小、管脚细,需采用SMD(表面安装设备技术)将芯片与主板焊接。这种方式使得芯片在主板上无需打孔,通过主板表面设计好的焊点即可完成焊接,且拆卸需用工具。PQFP适用于高频使用,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比值小。中清航科的PQFP封装技术在行业内颇具优势,能满足客户对芯片高频性能及小型化的需求,广泛应用于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上海半导体功率器件封装车载芯片振动环境严苛,中清航科加固封装,提升抗机械冲击能力。

针对5nm芯片200W+热功耗挑战,中清航科开发嵌入式微流道冷却封装。在2.5D封装中介层内蚀刻50μm微通道,采用两相冷却液实现芯片级液冷。实测显示热点温度降低48℃,同时节省80%外部散热空间,为AI服务器提供颠覆性散热方案。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中清航科推出毫米波天线集成封装。将24GHz雷达天线阵列直接封装于芯片表面,信号传输距离缩短至0.2mm,插损低于0.5dB。该方案使77GHz车规雷达模块尺寸缩小60%,量产良率突破95%行业瓶颈。
中清航科超细间距倒装焊工艺突破10μm极限。采用激光辅助自对准技术,使30μm微凸点对位精度达±1μm。在CIS图像传感器封装中,该技术消除微透镜偏移问题,提升低光照下15%成像质量。中清航科开发出超薄中心less基板,厚度100μm。通过半加成法(mSAP)实现2μm线宽/间距,传输损耗低于0.3dB/mm@56GHz。其5G毫米波AiP天线封装方案已通过CTIAOTA认证,辐射效率达72%。为响应欧盟RoHS2.0标准,中清航科推出无铅高可靠性封装方案。采用Sn-Bi-Ag合金凸点,熔点138℃且抗跌落性能提升3倍。其绿色电镀工艺使废水重金属含量降低99%,获三星Eco-Partner认证。中清航科芯片封装团队,攻克精密焊接难题,保障芯片内部连接稳定。

常见芯片封装类型-DIP:DIP即双列直插式封装,是较为早期且常见的封装形式。它的绝大多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芯片采用这种形式,引脚数一般不超过100个。采用DIP封装的芯片有两排引脚,可插入具有DIP结构的芯片插座,也能直接焊接在有对应焊孔的电路板上。其优点是适合PCB上穿孔焊接,操作方便;缺点是封装面积与芯片面积比值大,体积较大。中清航科在DIP封装业务上技术成熟,能以高效、稳定的生产流程,为对成本控制有要求且对芯片体积无严苛限制的客户,提供质优的DIP封装产品。中清航科芯片封装创新,通过结构轻量化,适配无人机等便携设备需求。江苏lcc陶瓷封装
中清航科深耕芯片封装,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助力中国芯片产业突破升级。浙江电子陶瓷封装基板
中清航科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家有担当的企业,中清航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同时,公司关注员工权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参与公益事业,支持教育、扶贫等社会公益项目;推动绿色生产,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中清航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芯片封装与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芯片封装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与芯片设计、制造等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中清航科注重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芯片设计公司共同优化封装方案,提高芯片整体性能;与晶圆制造企业协同推进工艺创新,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浙江电子陶瓷封装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