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设备的信号频率越来越高,从Sub-6GHz到毫米波,PCB上的元件也越来越密集,这就容易出现电磁兼容问题:要么设备自身的电磁辐射干扰周边设备,要么被其他设备干扰导致5G信号丢包、延迟。做好EMC设计,重要是既抑制干扰,又保住信号保真度,这需要从布局、接地、屏蔽、滤波四个维度下功夫。
5GPCB上有两类关键区域:一类是干扰源,一类是敏感区,把它们分开布局,是EMC设计的第一步。具体要注意两点:一是 物理间距,干扰源和敏感区至少留5mm以上的距离,比如把12V电源模块放在PCB边缘,5G射频芯片放在对角,避免电源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射频信号;二是功能分区,把PCB明确分成数字区、射频区、电源区,每个区域用隔离带隔开。
接地是抑制EMC干扰的关键,5GPCB的接地不能一刀切,要按区域选对方式:射频区适合多点接地,因为5G射频信号频率高,多点接地能减少接地阻抗,避免信号反射。具体做法是,在射频芯片周围每隔5mm打一个接地过孔,把射频区的接地铜箔和PCB内层的接地层连起来,形成接地网格;数字区适合单点接地,数字芯片的信号频率相对低,单点接地能避免不同数字元件的接地电流互相干扰;比如把CPU、内存的接地都汇总到一个公共接地点,再连到接地层;电源区则要单独接地,电源模块的电流大,单独接地能防止电源的干扰电流窜到其他区域,比如给12V电源模块做一个单独的接地回路,再通过一个滤波器连到主接地层。有工程师做过测试:同样一块5GPCB,优化接地方式后,电磁辐射强度比原来降低25%,完全符合国家EMC标准。
对5GPCB上特别敏感的元件,光靠布局和接地还不够,得加屏蔽罩,就像给元件穿防干扰外套。屏蔽罩的选择有讲究:材质优先选铜合金,它的电磁屏蔽效果比马口铁好 30%,不过成本稍高;如果预算有限,也可以用镀锡铁皮,但要注意屏蔽罩的厚度至少0.2mm,太薄会影响屏蔽效果;屏蔽罩的安装也有技巧,要让屏蔽罩的底部和PCB的接地铜箔紧密接触,蕞好在屏蔽罩底部涂一层导电胶,避免出现缝隙,缝隙会让干扰信号漏进去,比如0.1mm的缝隙,就能让屏蔽效果下降50%。
5GPCB的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容易引入外部干扰,加滤波器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电源端口要加EMI滤波器,比如在 12V电源输入处,串联一个共模电感,并联两个陶瓷电容,这样能滤掉电源线上的共模干扰;信号端口要加信号滤波器,比如在天线和射频芯片之间串一个高频滤波器,滤掉频率在28GHz以外的干扰信号,保证 5G 信号的纯度。
现在5G开始向毫米波方向发展,毫米波的频率更高,对PCBEMC设计的要求也更严,比如毫米波信号更容易扰,屏蔽罩的缝隙不能超过0.05mm,接地过孔的密度要更高。不少PCB厂商已经开始应对:有的用一体化屏蔽罩,有的开发 低介损基材,减少信号传输中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