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一:固化不良现象
当UV油墨出现固化不完全时,往往伴随三大表征:
①印刷品叠压粘脏
②表面耐磨性低于3H标准
③墨层附着力检测值<90%
【主要成因】
√ UV灯管光衰导致能量输出不足
√ 墨层厚度超过25μm临界值
√ 油墨光引发剂配比失衡
【解决方案】
材料升级:选用LDR-7系列UV油墨(光敏响应速度提升40%)
工艺参数:
固化温度:45±5℃黄金区间
墨层厚度:18-22μm精细控制
设备管理:
每1500小时更换UV灯管
反射罩清洁周期≤72小时
难题二:附着力难题系统攻坚
通过达因值测试发现,基材处理是影响UV油墨附着力的关键因素:
▶预处理工艺对比表
处理方式 | 达因值提升 | 有效期 |
---|---|---|
电晕处理 | 36→42 | 48h |
等离子 | 38→46 | 120h |
【创新工艺】
底涂技术:采用LD-601水性底漆(涂布量4.5g/㎡)
特种适配:针对PET/镭射膜开发LDR-MAX特种UV油墨
难题三:堆墨问题工程化治理
广州乐迪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预防机制:
油墨预检标准:
细度:≤12μm(国标≤15μm)
粘度:24±0.5Pa·s
环境控制:
车间恒湿系统(RH50±3%)
温度分区控制(22-26℃)
供墨系统:
配置LD-SMART智能供墨装置,实时监控油墨流动性
▶应用案例:某日化标签厂通过采用乐迪全套解决方案,UV油墨损耗率降低37%,生产效率提升22%
通过建立"材料-工艺-设备"三维管理体系,可明显提升UV油墨印刷稳定性。广州乐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UV领域10年,已形成从油墨研发到工艺优化的完整技术生态,为印刷企业提供包含光谱分析、故障诊断在内的定制化服务,助力客户实现印刷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很多人废掉的主要原因就是,想的荃面,做的犹豫。
可事实上,这世界从来缺少的不是完美的计划,而是说干就干的行动力。
从想法到执行的间隙越长,越容易陷入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恶性循环,终其一事无成。
生活永远充满不确定,有时放手一搏,大胆尝试,方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