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到璟晨 A3 音频助听设备,多数人会先联想到生产车间里高效运转的质检流程。但这款以精细声学测量为主要的设备,凭借对 IEC60118-7、ANSIS3.22 等国际标准的深度适配,以及灵活的自动化接口,早已突破生产线的边界,在多个场景中成为 “声学质量守护者”。
研发实验室:助听器创新的 “精度锚点”
在助听器研发领域,每一次技术迭代都需要海量的声学数据支撑。璟晨 A3 设备能为研发团队提供 “标准级” 的测量基准:
新型芯片性能测试:当研发人员测试自研的低功耗音频处理芯片时,A3 可输出 0.1Hz 步进的宽频信号(20Hz-16kHz),精细捕捉芯片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曲线,验证其是否能覆盖老年人常见的高频听力损失频段。
降噪算法优化:通过模拟咖啡馆(65dB 背景噪音)、地铁(85dB 背景噪音)等复杂声场,A3 能实时测量助听器在开启降噪功能后的信噪比变化,帮助算法工程师量化优化效果 —— 比如将人声清晰度从 70% 提升至 92% 的过程中,每一个参数调整都有 A3 的实测数据佐证。
人机工学验证:针对耳内式、耳背式等不同形态的助听器原型,A3 可配合人工耳、人工头模拟器,测量佩戴状态下的声音泄露量(目标≤15dB),确保设备既贴合耳道,又不会因漏音产生啸叫。
质检中心:批量抽检的 “有力证明判官”
对于已出厂的助听器,璟晨 A3 是第三方质检机构的 “得力助手”:
批次抽检:按照国家医疗器械抽检标准,每批次随机抽取 5% 的产品进行全项复核。A3 的自动化测试流程能在 2 小时内完成 100 台设备的检测,出具包含频率响应、总谐波失真、电池续航等 23 项指标的报告,数据精度达到 ±0.5dB,远超人工抽检的误差范围。
投诉品复检:当用户反馈 “声音忽大忽小” 时,质检人员可通过 A3 模拟用户描述的使用场景(如手机贴近助听器时的电磁干扰),复现故障并定位原因 —— 是麦克风灵敏度漂移,还是音量调节电位器接触不良,测试数据一目了然。
标准合规性认证:出口型助听器需通过欧盟 CE 或美国 FDA 认证,A3 的测试结果可直接作为符合 IEC60118-7、ANSIS3.22 标准的证明材料,省去企业重复送检的时间成本。
维修服务站:故障诊断的 “精细导航”
在助听器维修场景中,璟晨 A3 能帮助技师快速锁定问题主要:
故障分级检测:用户送来的助听器若出现 “无声” 故障,技师可先用 A3 的 “快速检测模式”,30 秒内判断是麦克风损坏(无输入信号)、扬声器故障(无输出信号),还是电路断路(无信号传输),避免盲目拆解。
维修效果验证:更换主要部件后,A3 通过对比维修前后的声学参数(如比较大声输出从 80dB 恢复至 110dB),确认设备性能是否回到出厂标准。对于老年用户常用的 “大声模式”,还能专门测试其在 100dB 输入时的失真度,确保使用安全。
个性化调试辅助:部分用户因听力波动需要重新调试助听器,A3 可模拟用户的听力阈值曲线(如 500Hz 听阈 60dB、2000Hz 听阈 80dB),帮助技师精细设置增益参数,让调试后的设备贴合用户当前的听力状态。
高校与科研机构:声学教学的 “实践教具”
在听力康复、声学工程等专业的实验室里,璟晨 A3 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标准教学演示:教师在讲解 “助听器频率响应” 章节时,可通过 A3 实时生成可视化的频响曲线,让学生直观看到不同听力损失类型(如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对应的补偿曲线差异。
学生实验项目:在 “助听器降噪性能测试” 实验中,学生可调用 A3 的.NET 函数库,用 C# 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自主设置背景噪音类型与强度,观察测试数据的变化 —— 这种 “编程 + 声学测量” 的实践,让抽象的标准条款变得可触可感。
从研发端的技术突破,到终端用户的体验保障,璟晨 A3 音频助听设备以 “全场景适配” 的特性,贯穿了助听器从诞生到迭代的完整生命周期。它不仅是一台测量仪器,更像是声学质量的 “隐形守护者”,让每一份听力辅助需求都能得到科学、精细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