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听器生产车间,璟晨 A3 音频助听设备以标准化、自动化的测试流程,成为批量质检的 “高效把关者”。从设备对接至结果判定,每一步都兼顾精度与效率,确保每台助听器符合出厂标准。
第一步:设备对接与参数预设(30 秒内完成)
物理连接:工人将待测试的助听器半成品(已安装主要电路与麦克风、扬声器)放入定制测试工装,工装通过接口与璟晨 A3 设备的输入 / 输出端口连接,实现电信号与声信号的双向传输。接口设计适配主流助听器型号,无需额外转接件,避免信号损耗。
程序调用:车间技术员通过生产线控制终端,调用基于.NET 函数库的预设测试程序 —— 程序内置 IEC60118-7 和 ANSIS3.22 标准中的主要检测项,如频率响应(100Hz-8000Hz)、比较大声输出(OSPL90)、总谐波失真(THD)等。针对不同型号助听器,可一键切换对应的参数模板(如儿童款与成人款的比较大声输出阈值差异)。
第二步:自动化信号生成与数据采集(10 秒 / 台)
模拟信号输出:璟晨 A3 设备根据程序指令,生成多频段测试信号 —— 包括模拟人声的 1kHz 基准音、高频鸟鸣声(6000Hz)、低频鼓声(250Hz)等,通过工装传至助听器的麦克风输入端。信号强度可自动调节,覆盖 30dB SPL(轻声)至 110dB SPL(大声)的日常场景范围。
实时数据捕捉:助听器处理后的输出信号经工装反馈至 A3 设备,设备内置的高精度音频分析仪同步采集数据:
频率响应测试中,记录各频段的声压级偏差,要求在 ±3dB 以内;
总谐波失真测试中,监测 1kHz 信号放大后的失真度,需≤5%;
等效输入噪声测试中,在无信号输入时,测量助听器的本底噪声,需≤30dB SPL。
第三步:智能分析与结果判定(5 秒 / 台)
数据比对:A3 设备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与预设标准值比对,生成量化报告 —— 例如某台助听器在 4000Hz 频段的声压级比标准值低 4dB,系统会自动标记为 “高频响应不足”。
结果反馈:测试工装的指示灯同步联动:绿灯表示全项合格,红灯提示存在缺陷,黄灯则显示 “需二次复检”(如因接触不良导致的数据波动)。同时,数据实时上传至车间 MES 系统,记录每台助听器的测试结果与序列号,形成可追溯的质量档案。
第四步:不合格品分流与参数优化(按需触发)
缺陷定位:对于红灯标记的不合格品,A3 设备的详细报告可辅助工人快速定位问题 —— 若 “比较大声输出超限”,可能是扬声器功率异常;若 “低频失真超标”,则可能与滤波电容性能相关。
批量校准建议:当连续 3 台助听器出现同一频段偏差(如 2000Hz 普遍偏低 2dB),系统会向生产线管理终端推送预警,建议调整助听器的调音电阻参数。技术员可通过 A3 设备的 “校准模式”,输出修正后的测试信号,验证参数调整效果。
某助听器生产企业引入该流程后,单条生产线的日检测量从 2000 台提升至 5000 台,且因测试疏漏导致的售后投诉率下降 92%。璟晨 A3 设备将复杂的声学测试转化为标准化流程,既守住了质量底线,又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效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