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句容的工业版图中,迈茨工业的发展轨迹堪称中国制造业草根崛起的缩影。这家由 80 后四川达州籍创业者刘易创办的企业,用 16 年时间完成了从行业 “门外汉” 到年产值近亿的电缸领域领jun者的蜕变。在其发布的抖音视频中,创始人以 “大山里的穷小子” 视角,揭开了这家源头工厂的成长密码。
一、扎根行业的 “愚公移山” 之路
刘易的职业生涯始于对机械领域的热爱。2007 年,怀揣着对工业制造的憧憬,他从四川老家来到江苏,从基层技术工人做起,逐步积累了电缸设计、生产、调试的全流程经验。2011 年,凭借在行业内摸爬滚打的技术沉淀,他带领团队创办迈茨工业,立志改变国内中gao端电缸依赖进口的局面。创业初期,团队在不足 500 平米的厂房里开启研发,面对zi金短缺、设备简陋等难题,他们以 “愚公移山” 的精神攻克技术壁垒 —— 为验证一款高寿命丝杆的耐磨性,团队连续 3 个月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负载测试,使产品寿命从行业平均的 5000 小时提升至 1.5 万小时。
二、千万级投入的现代化生产基底
如今的迈茨工业已建成 3500 平米四层现代化厂房,累计投入超千万元用于生产体系升级:引进德国进口五轴加工中心、日本激光干涉仪等精密设备,构建起从零部件加工到整机测试的全链条智能制造体系;建立 10 万级洁净装配车间,确保产品在防尘、恒温环境下完成组装;储备价值数百万的进口丝杆、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库存,实现标准型号 72 小时极速交付。工厂通过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每一支电缸需经过 21 道工序检测,包括 100% 负载跑合测试与精度校准,确保出厂产品零缺陷。
三、超 2000 家客户选择背后的服务哲学
视频中,“三大原则” 成为迈茨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注脚:关键零部件坚持gao端供应链,丝杆采用中国台湾 TBI、THK 等yi线品牌,伺服系统推荐松下、三菱,从源头保障产品可靠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 ERP 系统实现订单、生产、售后的全周期追溯,客户可实时查询项目进度;24 小时响应的保姆式服务,技术团队不仅提供标准品选型,更深度参与客户项目前期设计,例如为某医疗设备企业量身定制的微型电缸,通过结构微型化设计(直径只 25mm)与防生物污染涂层处理,成功应用于gao端手术器械。
四、从产品供应商到行业解决方案zhuan家的跃迁
截至目前,迈茨工业服务客户已超 2000 家,覆盖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制造等 20 余个行业。在某新能源电池企业的产线升级项目中,团队针对电芯压合工序的高精度需求,开发出力 - 位移双闭环控制电缸,将压合精度控制在 ±0.01mm 以内,同时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将设备故障率降低 90%。这种从 “卖产品” 到 “造方案” 的转型,使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仍保持年均 30% 的业绩增长。
在视频结尾,刘易坦言:“从大山到现代化厂房,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做一支好电缸’的初心。” 这家扎根长三角的民营制造企业,用十六年的坚守证明:在工业领域,唯有以技术为根、以服务为脉,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开辟出属于中国智造的突围之路。正如其厂区标语所言:“每一支电缸都是工匠精神的注脚”,迈茨工业的故事,或许正是中国千万家 “隐形guan军” 企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