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巨头恢复中国供货:高关税压力下的供应链现实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沃尔玛、家得宝(Home Depot)和塔吉特(Target)等美国零售巨头已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因关税战而暂停的货物发运,并确认关税成本将由美方买家承担。
这一转变发生在4月21日这些零售商的CEO集体赴白宫与特朗普总统会面之后,凸显了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政策对本国零售业造成的巨大压力,以及中国供应链在全球贸易中难以替代的关键地位。
高关税政策下的零售业困境2025年3月以来,特朗普当局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飙升至20%,4月初更直接提高到惊人的145%。这一激进政策立即将美国零售商置于两难境地:若让中国供应商承担关税,将面临断供风险;若自行消化,则利润将大幅缩水甚至亏损。
沃尔玛在3月11日曾试图将关税成本全数转嫁给中国供应商,提出"每轮关税降价10%"的要求,但这一做法很快遭到中国商务部约谈,理由是"违反商业合同、扰乱市场秩序"。更严重的是,部分中国供应商联合暂停对美发货,导致沃尔玛的宠物食品、日用品等供应链出现断裂风险。
白宫紧急会晤与政策转向4月21日,沃尔玛CEO道格·麦克米伦、塔吉特CEO布莱恩·康奈尔和家得宝执行总裁泰德·德克尔集体走进白宫,与特朗普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密谈。尽管会后声明措辞谨慎——沃尔玛称会议"卓有成效",塔吉特强调"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但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24小时内,广东出口商就收到了恢复节庆产品发货的通知。
据知情人士透露,零售商们在会上向特朗普发出了明确警告:若不调整政策,"两周后货架会空"。这对即将面临中期选举的特朗普当局构成了直接压力。零售商们指出,沃尔玛、塔吉特等企业约40%的商品依赖中国进口,尤其是节日装饰、平价服饰等品类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
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这一事件凸显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正如参加广交会的美国采购商菲利普·理查德森所言:"中国制造丰富了全球市场供给","对产品的高度责任感是中国供应商较大的特点。他们可以严格把控质量,确保高质量交付"。理查德森在中国创业20余年的经验表明,从图纸到样品"中国工厂72小时内就能响应"的效率,是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
沃尔玛2025财年报告显示,中国市场为其贡献了约199.75亿美元销售额,较2024财年的170.11亿美元明显增长。这种深度依存关系使得完全"脱钩"在短期内根本不现实。尤其对于利润率较低的基础消费品,如报道所称"美国未来一年服装价格可能上涨65%,鞋类价格上涨可达87%",更凸显了替代中国供应链的经济代价。
目前尚不清楚沃尔玛等零售商通知恢复供货的具体范围和细节。有出口商表示,恢复的只是部分订单(主要是节庆产品),而部分日常款式订单甚至被取消。这表明高关税环境下,中美贸易仍面临严峻挑战。
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可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降至50%-65%,甚至考虑"分级方案"——对不构成"安全威胁"的商品(如纺织品)征收35%的关税。但无论具体方案如何,此次零售商集体行动已经表明:口号终究要让位于经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