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下称“《意见》”),内容在于电力市场化及转型——市场化,在全国更大范围内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同时,《意见》对“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电力市场建设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提出,是与之前电改各个阶段政策文件的相互呼应,目标是建成主体规范、功能完备、品种齐全、高效协同、全国统一的电力交易组织体系。而转型则是电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市场设计完善的方向是适应并且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随着新能源在发电装机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新能源置身于市场机制外已不可能。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的交易可以减少电力市场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广州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中心咨询
2017年5月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名单》,允许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投资经营主体负责新能源微电网范围内用户的供电、供冷等能源服务,价格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指出:"分布式发电就近利用清洁能源资源,能源生产和消费就近完成,具有能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低等优点,了能源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形态。"并且提出了三种具体模式:1、分布式发电项目与电力用户进行电力直接交易,向电网企业支付"过网费";2、委托电网企业代售电,代售电量按综合售电价格,扣除"过网费"(含网损电)后将其余售电收入转付给分布式发电项目单位;3、电网企业按国家核定的各类发电上网电价收购电量。北京推广电力市场交易中心销售交易中心聚焦电力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交易机制与服务内容。
“发得多亏得多”今年入夏以来,广东地区用电负荷频频刷新纪录。气温超过30℃以上时,气温每上升1℃,广东省电力负荷就增长约300万千瓦。7月14日,广东电网统调负荷今年第五次创历史新高,达到13283万千瓦,比去年比较高负荷增长4.7%。此前,南方电网预计,广东二季度或存在比较大约760万千瓦负荷缺口,相当于2020年广东比较高统调负荷的近6%。为缓解“电荒”,自5月中旬开始,广东在广州和佛山、东莞等17个地级市启动有序用电,大部分制造企业被要求错峰用电,限时生产。
按照1439号文,电网企业的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对于进入市场的工商业用户,电网企业基于输配电价收取电费;二是对于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也是基于输配电价收取电费;三是对于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单位用户,由电网公司售电,这部分收取购售电价的价差。总体来看,落实中发9号文“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要求,基于输配电价收费将成现实,电网公司盈利模式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售电公司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组织行业交流沙龙,汇聚各方智慧,碰撞思想火花,共商电力交易前沿发展大计。
1439号文的印发,是中发9号文发布以来的一次重大改节点,是对前期电改的升华与深化,目的是推动发电侧和用电侧建立“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取消工商业目录电价,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入市,价格由市场形成。此次改,对发、输、配、售全产业链,以及电改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产生重要影响。长江证券认为,本次电价政策的调整具备重要的跨时代意义:放开发电侧部分电源和部分用户,标志着中国电价机制由多年的“计划”和“市场”双轨并行制,开始向完全市场化的轨道探索。以实时监测为手段,交易中心保障电力交易全过程安全可控。推广电力市场交易中心系统
电力市场交易中心是一个专门负责电力交易的机构。广州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中心咨询
放开两头”:发电、售电侧充分竞争,引导经营性用户全部进入市场。电力市场化的是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发电侧、售电侧放开是体现其商品属性的必由之路。在发电侧,参与电力交易的机组以火电为主,水核风光亦部分参与。2021年10月8日,常务会议提出改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等多项改措施。其中特别提到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同时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的通知》(下称“1439号文”),对电力市场化改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广州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中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