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11月11日,这个曾经平凡的日子,如今已演变为各大电商烽火连天的战役。
在综合电商抢滩这场网购盛宴的同时,众多垂直电商也在这个战场中以差异化的竞争方式分得一杯羹,并达到“先下手为强”和“以小博大”的效果。
营销推广大比拼
各大电商除了在“双11”的营销推广上做足了功课,还纷纷推出O2O新模式来增添流量。
销售额一举突破350亿元的综合电商,今年就联合325个品牌3万家实体门店,参与“双11”O2O新模式,实体店也被放入高德地图APP中,方便用户就近下单。
这些电商还配合准备了2000多个应急方案、超过2万台后台服务器以应对分流任务,相关的小微信贷同时在第三季度累计投放贷款208亿元,为商家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双11”第二大电商商城的攻势同样生猛。“双11”前抢先发布了一组“很黄很暴力”的平面广告,用极其夸张的手法,体现其“极速达、不能等”的物流配送优势。
面对综合电商的全方位发力,垂直电商也巾帼不让须眉。
以唯品会为例,这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早早就推出了“特卖10+1,天天双11”的活动。唯品会每天启动一场主题特卖,包括了服装、美妆、3C、家电、家居、奢侈品等多个领域。
11月1日-11日活动期间,唯品会流量和销售额较平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移动端业绩增长迅速,“双11”当天移动端的订单额占总订单额约20%。此外,今年“双11”唯品会的物流表现可圈可点,与平时的送货速度基本一致,一、二线城市基本1-2天到货,获得客户的普遍认可。
垂直电商修内功
电商、商家、物流、消费者无论是哪一方,都饱享“双11”购物节的欢乐。特卖这一模式天然适合“双11”这样的打折盛宴,有业界人士评论道,“其实对于唯品会,天天都是‘双11’”。然而,特卖要想天天持续双十一般的高折扣和高购买率,噱头营销只能博得短暂的眼球效应,最终,能够经受买手团队、品牌资源、供应商关系、复杂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及用户忠诚度等多重考验的才能走到最后。
如何跨越上述门槛,作为垂直电商代表的唯品会从以下三方面修炼内功,或许能给行业带来一些启示。
一是唯品会获得了包括阿迪达斯、宝姿、卡帕、玛丝菲尔、GXG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授权,与6500家品牌商建立了合作,其中800家为独家合作。
二是唯品会一直坚持特卖正品的原则,确保低价。每天100个品牌授权特卖,以低至1折的深度折扣限时抢购,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优质购物体验。
三是唯品会已经在全国建起了四大物流中心,结合自由物流和全国落地配送,让消费者不再担心自己的快递天天“在路上”。
尽管各有解数来抢占“双11”市场,但本质却无非是通过残酷的价格战、眼花缭乱的宣传手段,来达到增加流量的目的。与此同时,整体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虚假折扣、缺货断货、物流不畅等,在此时,如何让消费者相信高折扣下的商品是优质正品极大考验了各大电商的功力;而一向坚持“品牌正品特卖”、提供太平洋正品保险、7天无理由免费退货服务的唯品会在这一方面无疑具有优势,并以多年来的良好口碑成为此次“双11”大战中不少消费者青睐的选购平台。
不管怎样,市场潮流势不可挡,总有胜者笑到最后,作为消费者,在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同时,也能充分享受市场竞争带来的购物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