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站网
中国是苹果未来增长动力

发布时间 : 2012-04-26 15:37:51 来源 : 金站网 浏览次数 : 中国是苹果未来增长动力

   北京时间4月26日消息,路透社今日撰文指出,苹果本周发布了2012财年第二财季财报,虽然靓丽的业绩超过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后劲不足恐怕会成为苹果的一大隐患。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若想突破其发展道路上的瓶颈,那么中国市场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为文章概要: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有时,靓丽的业绩也不足以打消外界的疑虑。在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后,苹果股价周三大涨了9%。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人唱反调,认为苹果若想维持当前的业绩增长速度,恐怕还需要在来年推出另一款革命性产品。

  虽然股价暴涨打消了部分人的疑虑,但质疑之声并未彻底平息。这些人的质疑者也有其依据: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苹果维持当前发展速度的难度会加大,而科技行业还有一条令人难以释怀的规律,那就是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将“英雄”变成“狗熊”。

  分析师普遍认为,苹果未来增长将很大程度取决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以及iPhone 5和Apple TV等新产品。中国的移动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而且远未饱和。但也有分析师担心,Android设备最终会让苹果在中国的利润率面临压力。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消费类技术分析师卡罗琳娜·米拉尼斯(Carolina Milanesi)指出,苹果若想长期维持其营收增长步伐,中国市场的作用尤其重要。她在谈到中国的市场份额时说:“这是一个大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我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可令苹果维持当前营收增长速度,或者说,起码不会立刻下降。”

  上调苹果目标股价

  部分投资者和华尔街分析师指出,随着用户持币待购新一代iPhone,这款对于苹果业绩增长来说最为重要的智能手机销量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陷入增长停滞。苹果对其第三财季的营收预测比以往更为保守,因此,有分析师预计苹果可能不会在其第三财季发布新一代iPhone或iPad。

  美国投资机构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师托尼·萨科纳吉(Toni Sacconaghi)指出:“我们注意到iPhone产品周期似乎日趋明显,苹果第一财季和第二财季iPhone 4S在美国和中国市场表现极为强劲,为苹果的业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预计iPhone 4S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销量增长会陷入停滞。

  但由于iPhone在第一季度的销量达到3510万部,华尔街分析师纷纷上调对苹果股票的目标价,同时有关苹果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正遭到蚕食的担忧也得到缓解。在苹果周二发布了超出市场预期的靓丽业绩后,至少14家投资机构纷纷上调苹果股票的目标股价,平均上调幅度达40美元。

  在一系列利好消息推动下,苹果股价周三报收于610美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近9%。这还拉动美股全面上涨,纳斯达克更是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美国投资机构Topeka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布莱恩·怀特(Brian White)说:“昨晚苹果的表现再次证明,‘苹果热潮’正在快速蔓延至全世界,这种趋势会继续推动苹果财务业绩的大幅增长。”鉴于此,怀特将他对苹果股票的目标股价从之前的1001美元调高至1111美元。

  iPhone中国销量增四倍

  在苹果第二财季392亿美元的营收中,大中华区的销售额所占比例达到20%左右。这表明,苹果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急速增长。在苹果2010财年的时候,中国营收所占比重还只有4.5%。苹果今年在中国过去两个季度的营收合计达到124亿美元,与2011财年133亿美元的全年营收总额基本持平,本财年营收则有望翻一倍。在苹果第二财季,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长四倍。

  美国投资公司Oakbrook Investments LLC投资组合经理吉里·切鲁库里(Giri Cherukuri)表示,苹果在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它还会进一步开拓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其他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以维持当前的营收增长速度。切鲁库里说:“苹果正有条不紊地逐个实现在这些国家的业绩增长。这也是苹果当前业绩如此强劲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苹果仍然在与中国移动就经销iPhone进行谈判。按用户计算,中国移动是全球第一大移动运营商,用户达到6.6亿。分析师普遍认为,如果苹果能与中国移动签订经销下一代iPhone的合作协议,这可能会极大推动iPhone在中国的销量。

  野村证券分析师黄乐萍(音译,Huang Leping)说:“苹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对中国移动的6亿用户进行渗透。虽然iPhone销量目前已经非常好,但如果与中国移动建立了合作,只会越来越好。”与此同时,苹果还在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家公司近年来在中国的负面报道不断,例如供应商富士康员工连环自杀、污染环境以及侵犯商标权等等。

  受到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吸引,许多实力雄厚的美国企业都寻求从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虽然一些企业在开拓中国市场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不过通用汽车、肯德基母公司百胜国际餐饮集团都取得了成功。以百胜集团为例,中国市场的利润占该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