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圳唯冠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了展示自家产品“唯冠i-Pad”的资料外,还称苹果曾用欺诈手段获取iPad商标权。而在此之前,苹果方面也曝光了香港法院关于iPad商标权的判决书,称深圳唯冠拒绝履行将iPad中国大陆商标权(以下“iPad中国商标权”均特指针对中国大陆的商标权)转让给苹果的合同义务,违反与苹果签署的协议。
此外,深圳唯冠重组顾问李肃还首次谈到具体索赔问题,他表示8家债权银行认可的苹果赔偿金额应该为4亿美元,金额再低的话要与苹果谈判商定。
关于iPad中国商标权
●苹果:已向唯冠购买10个不同国家iPad商标权
●唯冠:苹果曾承认iPad大陆商标没有卖
据了解,深圳唯冠与苹果的纠纷延续多年,双方的焦点在于,台湾唯冠2009年以3.5万英镑向英国IP公司转让旗下所有商标的交易,是否包含深圳唯冠?
对此,双方各执一词。
2月14日,苹果在声明中宣称,“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10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诉讼仍在进行中。”
但深圳唯冠认为,iPad的中国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所以iPad的中国商标权不属于苹果。
“iPad中国商标没有卖给苹果是当年苹果承认的事实,双方还曾进行了长时期的转让谈判。”李肃在昨日的发布会上表示,2010年8家银行查封唯冠深圳公司后,苹果还派律师与8家银行协调有偿转让iPad商标,但苹果强行使用iPad中国商标后却不承认当年的谈判。
李肃还表示,至于iPad商标是不是卖给苹果和苹果能不能在中国大其陆使用iPad商标,根本不是唯冠公司承认不承认的问题,是中国法律容许不容许的问题。
而对于索赔问题,李肃在随后访谈中表示,8家银行认为应该是4亿美元,如果苹果愿意一次掏出4亿美元,8家债权银行将彻底放弃所有的诉讼,如果苹果认为价格应该低一些,双方就需要谈判解决。“苹果方面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才是事态严重的主因,不过此案越持久苹果的罚款和赔偿越多。”
关于iPad全球商标权交易
●苹果:借助第三方公司收购iPad商标
●唯冠:苹果涉嫌设局欺诈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深圳唯冠还对苹果此前的iPad全球商标权交易提出了质疑,其中包括杨荣山是否作为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签订商标转让合同,台湾唯冠是否有权代理深圳唯冠等。
该授权书显示,2009年IP公司和台湾唯冠签合同的时候,杨荣山并没有到场,而是授权给唯冠公司的法务部处长麦世洪签署相关文件。该授权书盖了两个章,一个是杨荣山的私人章,一个是台湾唯冠的章。“从授权上来看,是台湾唯冠的授权,不是杨荣山的授权。这些商标,不是在杨荣山名下,而是在唯冠名下。”深圳唯冠代理律师马东晓表示。
马东晓进一步指出,对于商标权的转让,仅仅签订合同还不够,还需要双方共同到工商局办理商标转移,得到工商局核准并发公告以后,才意味着完成交易,而苹果并没有去工商局办理相关的转让事宜。
此外,深圳唯冠方面还对全球iPad商标权的买家提出质疑。杨荣山表示,2003年苹果在欧洲注册IPOd时,唯冠就曾经去阻止,后来因为各种因素放弃了抗辩;而在2009年8月,一家名为IP的公司,找到唯冠称iPad商标与公司名相近,希望能购买该商标,并保证不与唯冠进行竞争。“IP公司此前提出的收购价格为2万英镑,该公司威胁唯冠:如果不出售商标,将对唯冠进行诉讼。唯冠鉴于当时遭遇经济困难,正计划进行收缩,因此同意了该交易。”杨荣山认为,这是苹果的精心设局,使唯冠此前低价出售iPad全球商标。“苹果这种作法,就是欺诈。”李肃指出,理由是IP公司当时说不会和唯冠竞争,并且在特定条件下,用不公平手段取得iPad商标权。此外,李肃还质疑IP公司是苹果的虚假公司。目前,深圳唯冠已经确认正在准备委托美国公司起诉苹果公司。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来大公司要收购商标、域名之类的知识产权,都是通过代理出面。因商标、域名之类的资产,虽然本身有一定价值,但只有背后有美誉度的产品或服务支撑,价值才会大幅增长,如果大公司自己出面买,肯定会遭遇坐地起价,所以通过“白手套”买更能反映其本身价值,也更符合经济规律。
关于香港法院的判决书
●苹果:唯冠违背协议
●唯冠:苹果继续误导
据媒体报道,苹果此前声称的香港法庭在iPad商标案中支持该公司的判决书于周四曝光,该PDF文档长达18页,其次还有众多疑似2009年时苹果公司相关代表和唯冠工作人员的邮件曝光。
在该判决书中,法官HonPoon表示,唯冠的行为带有受财务利益驱动的阴谋味道,其有理由相信该公司拒绝履行移交iPad在中国商标的义务,违背了与苹果之间协议的规定。
判决书还称,“所有被告的行为都表明,违反协议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损害苹果利益。唯冠国际控股、台湾唯冠电子与深圳唯冠都在唯冠CEO杨荣山控制之下,这些公司都拒绝采取任何行动,履行将该中国商标以合适方式转让给苹果的协议。相反,唯冠集团试图以此为商机,向苹果索取1000万美元。”对此,深圳唯冠另一位代理律师谢湘辉昨日向新快报记者表示,“这是苹果继续在误导读者,苹果应该为此道歉。”他表示,香港的官司尚未正式开庭审理,所谓判决书应该只是程序性的确认文件,上述法官的言论也可能是在苹果代理律师引导下的言论,是非正式的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