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常见的给药物使用方法式有:口服、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椎管内注射、脑室内注射、皮内注射、淋巴腔注射、鼻腔和舌下给药等多种灌胃法经验总结:1.在操作过程中较重要的是小鼠的固定,注意头一定要固定好,头和躯体要保持一条直线,并且灌胃时使小鼠成竖直位,头向上。2.把握要领,动作尽量迅速,减少小鼠的不适感。3.小鼠灌胃剂量:0.1ml/10g体重:一只20g的小鼠,一般一次灌胃0.2ml。4.操作前将灌胃针安在注射器上大致测量一下从口腔到胃内的位置(较终一根肋骨后缘)的长度,根据此距离确定插入深度,成年小鼠插入大约3厘米。5.固定好小鼠,身体比较好伸展在一条直线,太松会动,太紧就把小鼠脖子勒住了。一般沿口角进针,抵达咽部会有抵触感,小鼠会有吞咽动作,此时阻力丧失,可继续下行。对实验小鼠的肠道绒毛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益生菌干预组的绒毛长度更长。实验鼠构建

品系名称:关于我司自产的DI0(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小鼠品系背景:C57BL/6J品系描述:饮食诱导的动物肥胖模型与人类肥胖相似,常用来研究饮食、基因等因素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卡文斯在C57BL/6]小鼠5周龄时开始用60%高脂饲料(D12492)喂养,进行诱导造模。此品系小鼠可表现出明显的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下降及葡萄糖耐受受损等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症状,应用领域:可用于研究糖尿病、炎症、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3XTg-AD小鼠多少钱一只常州卡文斯实验鼠运输全程温控,保障动物健康状态。

实验鼠是目前应用较为广阔的一种实验动物,在探寻基因基础功能、疾病发病机制和药物临床前筛选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验鼠(比如SD大鼠、C57小鼠)手术造模或术后给药观察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实验鼠啃咬或舔舐皮肤上的缝线、敷料、药物或伤口,导致实验无法进行,这是让实验人员非常头疼的问题。收集了下网友遇到的问题比如:大鼠术后伤口被抓挠舔舐?缝线被咬破?小鼠皮炎或创面的敷料难固定?烫伤后伤口包扎被咬掉?小鼠舔舐背部创口或药物?小鼠创面应用水凝胶用皮钉固定依旧被啃掉?小鼠对药膏味道敏感一直舔食?大鼠术后啃咬伤口缝线(包括腹部、背部)?大小鼠背部皮肤给药后一直抓挠舔舐?
品系名称:A53T(帕金森疾病)品系编号:D000053品系背景:C57BL/6J统神经突触末端的可溶性蛋白,是Lewy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在家族遗传性帕金森病中存在有3种突变(A53T,A30P和E46K)和其野生型二倍体的表达,SNCA点突变或者二倍体都会导致a-synuclein蛋白聚集成Lewy小体,阻碍了多巴胺的代谢和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元的死亡。Prnp-SNCA*A53T转基因小鼠在朊蛋白启动子的指导下表达突变的人A53Ta-突触**白。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是可存活、有生育能力且大小正常的。在8月龄大时,一些纯合子小鼠出现了逐渐严重的运动表型,表现为体重减轻、颤抖、无法直立、肢体部分瘫痪和行动不便等对8~12月龄小鼠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a-5yn包涵体在脊髓、脑干、小脑和丘脑中密集堆积,且这些包涵体的结构、位置和发病特征类似于人类家族性帕金森病。除此之外,小鼠从6月龄时就表现出气味辨别和嗅觉受损。攻击性是可以观察到的,尤其是在雄鼠中。杂合子小鼠同样表现出相似的表型特征,但发病时间较晚,在22~28月龄之间。另外同样可以观察到攻击性行为。纯合小鼠经常发生非生产**配(nonproductivematings)。应用领域:a-Synuclein的聚集研究以及家族性帕金森病研究。卡文斯实验鼠品系丰富,满足不同科研项目的需求。

品系名称:UOX(高尿酸小鼠)品系编号:C000123品系背景:C57BL/6J品系描述:卡文斯使用CRISPR-Cas9技术在C57BL/6]小凰基础上敲除尿酸氧化酶(Uox)的exon3,构建自发高尿酸血症的小鼠模型,纯合小鼠表现出严重的高尿酸血症和尿酸肾病,基因纯合小鼠可存活并可育,可以作为人类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肾病的动物模型。目前与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初步数据验证。数据显示,血尿酸水平稳定是理想高尿酸动物模型。应用领域:高尿酸血症、痛风。常州卡文斯实验鼠饲养环境恒温恒湿,减少环境应激影响。A53T小鼠繁育
实验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对陌生物体的探索时间占比超过 50%,表明具备识别能力。实验鼠构建
实验动物是研究疾病发生/防治机制、新型药物的基础,包括实验兔子、实验猴子、实验猪、实验青蛙、实验鼠等。其中,实验鼠是继人类之后第二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其基因组中拥有人类99%蛋白编码基因的同源基因,是目前应用较广阔的实验动物,具有繁殖数量多、发育快、性成熟早、妊娠期短、饲养成本低、实验重复性高、对外来刺激敏感、遗传信息清晰等优点。实验鼠在医学领域应用十分广阔,可用于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吸血虫、锥虫、支原体、沙门氏菌等微生物寄生虫致病原理;可用于免疫学领域,研究免疫缺陷机理和相关药物;可用放射学领域,研究放射线照射剂量和辐射效应;可用于药物筛选领域,筛选药物对疾病的作用,获得每种药物治疗效果;可用于安全测试领域,判断新产品安全性;可用于遗传学领域,研究遗传病基因结构和功能,构建人类遗传病动物模型;可用于老年学领域,探究抗老老药物效果。实验鼠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