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系名称:关于我司自产的DI0(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小鼠品系背景:C57BL/6J品系描述:饮食诱导的动物肥胖模型与人类肥胖相似,常用来研究饮食、基因等因素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卡文斯在C57BL/6]小鼠5周龄时开始用60%高脂饲料(D12492)喂养,进行诱导造模。此品系小鼠可表现出明显的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胰岛素水平下降及葡萄糖耐受受损等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症状,应用领域:可用于研究糖尿病、炎症、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常州卡文斯实验鼠运输采用恒温箱,保障动物福利。SHR Rat大鼠技术推广
由于与人类基因有99%的相似性,小鼠可以被用于衰老、免疫、血液疾病、神经系统、感官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也许你会觉得这些很抽象很难以理解,那么就让我借助“小鼠模型”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小鼠模型?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小鼠也会患有免疫、内分泌、神经、心血管、骨骼和其他复杂生理系统方面的疾病,例如病情ai变性症状、血压高出正常、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青光眼等。于是科研工作者就试图通过遗传技术对小鼠进行基因编辑,从而建立起患有“单一”疾病的小鼠以帮助人类进行疾病研究。这些患有“单一”疾病的小鼠,就是小鼠模型。目前可用的小鼠模型不仅限于病情ai变性症状方面,糖尿病、肥胖、失明、亨廷顿氏病(舞蹈症)和焦虑症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小鼠模型。现如今,美国的杰克逊实验室(JacksonLaboratory)已经向全世界分发了2700种实验鼠,而这些实验鼠所首的疾病模型,正在帮助全世界的科学家进一步研究那些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供货时间常州卡文斯实验鼠供应及时,支持全国科研单位需求。
ICR小鼠主要用途:已选为某些生物制品检定的法规动物。广阔用于药理、毒理、**、放射性、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科研、生产和教学。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从瑞士苏黎世毒理学研究所引进。特点:远交系小鼠,毛色白化。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我国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引进的ICR,各群体之间在遗传特性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异,在应用时应注意。ICR/JCL小鼠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良好的血液学实验用动物。
品系名称:5OD1-G93A(肌萎缩侧索硬化)品系编号:D000051品系背景:C57BL/6J品系描述:50D1-G93A转基因小鼠表达人类50D1(超氧化物歧化酶1)的G93A突变形式(在密码子93处具有甘氨酸到丙氨酸的单个氨基酸取代),由其内源性人S0D1启动子驱动。转基因半合子小鼠是可存活的和可育的,半合子表现出类似于人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表型,由于脊运动神经元的丧失,导致一个或多个肢体痢痪。运动神经元退化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或退化有关,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胶质细胞类型。转基因小鼠的寿命较短:50%在157.1+9.3天存活。雌性半合子繁殖能力比较差,在发病前很少生产超过一窝。应用领域:研究神经肌肉疾病,例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或LouGehrig病)。常州卡文斯实验鼠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基因编辑等领域。
实验动物是研究疾病发生/防治机制、新型药物的基础,包括实验兔子、实验猴子、实验猪、实验青蛙、实验鼠等。其中,实验鼠是继人类之后第二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其基因组中拥有人类99%蛋白编码基因的同源基因,具有繁殖数量多、发育快、性成熟早、妊娠期短、饲养成本低、实验重复性高、对外来刺激敏感、遗传信息清晰等优点。实验鼠在医学领域应用十分多样,可用于微生物学领域,研究吸血虫、锥虫、支原体、沙门氏菌等微生物寄生虫致病原理;可用于免疫学领域,研究免疫缺陷机理和相关药物;可用放射学领域,研究放射线照射剂量和辐射效应;可用于药物筛选领域,筛选药物对疾病的作用,获得每种药物治疗效果;可用于安全测试领域,判断新产品安全性;可用于遗传学领域,研究遗传病基因结构和功能,构建人类遗传病动物模型;可用于老年学领域,探究药物效果。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常州卡文斯实验鼠的健康状态。高尿酸小鼠品系
卡文斯实验鼠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中表现优异。SHR Rat大鼠技术推广
常用动物实验选择1.名称:KM小鼠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简介: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17日由汤飞凡教授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昆明国家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解放后国家防疫处迁回北京天坛,更名为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1950年小鼠随之引到北京天坛(检定所现址),当时保种9对。1953年10月移至北京东郊,1954年扩种,相继引到其他单位,现已遍布全国各地。特点:远交系小鼠,经50多年的选育,现在KM小鼠zl自发率极低。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它在我国生物医学动物实验中约为小鼠总用量的70%。SHR Rat大鼠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