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顿(上海)轴承销售有限公司2025-06-12
一、游隙的基本概念
轴向游隙(Axial Clearance)
轴承内外圈在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量,影响轴向定位精度和刚度。
径向游隙(Radial Clearance)
轴承内外圈在径向方向的间隙,决定旋转灵活性和载荷分布。
分子泵轴承通常要求微预紧(轻度负游隙),以兼顾高速稳定性和刚度。二、游隙调整的主要方法
轴向游隙调整技术
(1) 螺纹锁紧调整法
通用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双向推力轴承
步骤:
使用高精度扭力扳手(±5%误差)分次锁紧轴螺母,每次增加 0.5~1 N·m。
测量轴向位移,直至达到目标预紧力(通常 5~20 N)。
采用千分表监测轴向窜动(目标值 ≤2 μm)。
(2) 隔圈选配法
适用场景:配对使用的角接触轴承(DB/DF组合)
工艺要点:
测量轴承实际宽度(误差 ≤1 μm)。
计算隔圈厚度:
T=L理论−(A1+A2)+ΔPT=L 理论 −(A1+A2 )+ΔP(A1,A2A 1 ,A 2为轴承实测宽度,ΔP为预压量)
径向游隙调整技术
(1) 过盈配合控制法
轴/孔公差选择:
工况——轴公差——孔公差
高速轻载(>60,000 rpm)——h4——H5
中速重载——js5——K6
热装工艺:
加热轴承至 80~100℃(油浴或感应加热)。
过盈量控制在 0.002~0.008 mm(视转速调整)。
(2) 可调式轴承座
通过偏心套或锥形衬套微调径向间隙(调整精度 ±1 μm)。
本回答由 新巴顿(上海)轴承销售有限公司 提供
其余 1 条回答
三、关键控制要点 温度补偿 工作温升每 10℃,钢制轴承游隙变化约 0.6 μm/m,需在冷态调整时预留补偿量。 动态验证 在 20%额定转速 下复测游隙,排除离心膨胀影响。 材料匹配 陶瓷球轴承需额外减少预紧量 15%~20%(弹性模量差异)。 四、常见问题与对策 游隙过大 现象:振动超标、轴向窜动 解决:更换更薄隔圈或增加预紧力 游隙过小 现象:温升过快(>70℃)、扭矩增大 解决:研磨隔圈或改用低粘度润滑剂 不均匀预紧 检测:激光对中仪测量偏摆(要求 ≤0.01 mm/m) 校正:采用液压螺母均衡施力 五、维护建议 每运行 2000小时 检查游隙变化(千分表测量)。 拆装后必须重新调整游隙,禁止沿用原有配置。 极端工况(如真空、低温)需在模拟环境中验证游隙稳定性。
新巴顿(上海)轴承销售有限公司
联系人: 周先生
手 机: 1333182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