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普科技有限公司2025-07-30
纺纱除尘管道内的高速气流是火花探测的重大难点 —— 行业大数据显示,约 37% 的纺纱厂火灾事故源于火花在高速气流中 “未被及时探测”(火花停留时间短于传统探测器的响应阈值)。安普科技的火花探测器通过 “三重技术协同” 解决这一问题:
超高频光学捕捉技术:采用高速红外探测器,配合 5μm 分辨率的光学镜头,可捕捉直径 0.5mm 以上、持续时间 0.1 秒以内的微小火花(如纺纱过程中金属部件摩擦产生的火星)。大数据对比显示,该技术对高速气流中火花的捕捉率达 99.7%,而行业平均水平为 78%。
气流动力学补偿算法:设备内置管道风速传感器,实时采集气流速度(15-30m/s),通过算法预判火花的运动轨迹(基于流体力学模型),提前调整探测区域的 “动态监测框”。例如,当风速从 15m/s 升至 30m/s 时,监测灵敏度自动提高 ,确保火花进入探测范围时被高效锁定 —— 某纺纱厂除尘管道改造后,漏检率从 12% 降至 0.3%。
同时,安普的大数据平台会定期推送 “区域火花风险地图”:基于全国纺纱厂的除尘管道火花数据,标注不同风速、纤维类型下的高风险区域(如管道弯头、滤网处),帮助技术员工优化探测器安装位置,进一步降低漏检概率。
本回答由 安普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