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ension-Labs 为激光设备与生产企业推出 Beamhere 光束质量管家。该系统通过智能检测模块,可快速完成光斑能量分布测绘、发散角计算及 M² 因子分析,帮助用户优化光束整形效果、提升聚焦精度。所有测试参数均符合 ISO11146 国际标准,包含光斑宽度、质心位置等指标。可选配的 M² 测试功能可动态分析光束传播特性,终由软件自动生成专业测试报告,将传统人工检测效率提升 80% 以上。 产品优势: 满足测试需求的全系列产品 适配所有Beamhere光斑分析仪的M M2因子测试模块 精心设计的分析软件 软件真正做到交互友好,简单易用,一键输出测试报告。半导体行业激光光束质量检测方案。束腰半径光斑分析仪原理
维度光电-BeamHere光斑分析仪通过测量光束质量参数,为激光技术在多领域的高效应用提供支撑。工业加工中,其亚微米级光斑校准能力帮助优化切割、焊接与打标工艺,确保光束轮廓一致性,保障加工质量。医疗领域用于眼科准分子激光手术设备校准,实时监测光束能量分布,确保手术安全性。科研场景中支持皮秒级脉冲激光测量,为物理与材料提供高精度数据,推动新型激光器件。光通信领域可实现光纤端面光斑形态分析,保障光信号传输稳定性。农业与生命中,通过分析激光诱变育种光束参数,优化植物生长调控效率。全系产品覆盖200-2600nm宽光谱,支持千万级功率测量,结合M²因子测试模块与AI分析软件,为各行业提供从光斑形态到传播特性的全链路检测方案,助力客户提升产品性能与生产效率。远红外光斑分析仪购买复杂或高阶横模的光斑测试系统怎么搭建?
使用 BeamHere 光斑分析仪测量光斑与光束质量的流程 1. 成像原理 BeamHere 采用背照式 CMOS 传感器,量子效率达 95%(500-1000nm),配合非球面透镜组实现无畸变成像。 2. 信号处理 采集到的模拟信号经 16 位 ADC 转换,通过数字滤波算法消除噪声,确保弱光信号(SNR>40dB)还原。 3. 参数计算 光斑尺寸:基于高斯拟合与阈值分割法 M² 因子:采用 ISO 11146-1:2005 标准的二阶矩法 发散角:通过不同位置光斑尺寸计算斜率 4. 校准流程 内置波长校准模块(400-1700nm),每年需用标准光源进行增益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1.5%。 5. 数据安全 测量数据自动加密存储于本地数据库,支持云端备份,符合 GDPR 数据保护法规。
Dimension-Labs 维度光电相机式光斑分析仪系列覆盖 400-1700nm 宽光谱范围,实现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光斑的实时检测。其优势包括: 动态分析能力 支持 2D 光斑实时成像与 3D 功率分布动态显示,高帧率(100fps)连续测量模式可捕捉光斑瞬态变化,3D 视图支持任意角度旋转分析,为光学系统调试提供直观数据支持。 复杂光斑适应性 基于面阵传感器技术,可测量非高斯光束(如平顶、贝塞尔光束)及含高阶横模的复杂光斑,突破传统扫描式设备的局限性。 功率调节 标配 6 片不同衰减率的滤光片(0.1%-100%),通过转轮结构实现一键切换,可测功率达 10W/cm²,满足从弱光器件到高功率激光的全量程需求。 科研级扩展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相机与滤光片转轮可分离使用。拆卸后的相机兼容通用驱动软件,支持科研成像、光谱分析等扩展应用,实现工业检测与实验室的一机多用。多光斑光束质量测量系统。
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 BeamHere 光斑分析仪需综合考量光束特性、应用场景及功能需求: 1. 光束特性分析 光斑尺寸:亚微米级光斑(如半导体加工)优先选择狭缝式(支持 2.5μm 精度),毫米级光斑(如激光焊接)推荐相机式(覆盖 10mm 量程)。 功率等级:高功率激光(如工业切割)应选狭缝式(直接测量近 10W),微瓦级弱光(如科研实验)可采用相机式(通过 6 片衰减片适配)。 光束形态:高斯或规则光斑两者均可(狭缝式更经济),非高斯光束(如贝塞尔光束)需相机式保留细节。 脉冲特性:单脉冲分析选相机式(触发同步),连续或高频脉冲适配狭缝式(需匹配扫描频率)。 2. 应用场景适配 工业制造:高功率加工(>1W)选狭缝式,动态监测与大光斑校准选相机式,组合方案可覆盖全流程需求。 医疗设备:眼科准分子激光需相机式实时监测能量分布,脉冲激光适配触发模式,确保手术精度。 :超短脉冲测量、复杂光束分析(如 M² 因子)依赖相机式,材料加工优化可结合狭缝式高精度扫描。 光通信:光纤端面检测选相机式分析光斑形态,激光器表征适配狭缝式高灵敏度测量。光斑分析仪搭配什么 M² 因子测量模块好?激光发散角光斑分析仪性能
光斑分析仪厂家哪家好?推荐维度光电!束腰半径光斑分析仪原理
Dimension-Labs 扫描狭缝式光斑分析仪系列采用国内的刀口 / 狭缝双模式切换技术,覆盖 190-2700nm 宽光谱,可测 2.5μm-10mm 光束直径,0.1μm 超高分辨率突破传统检测极限。其创新设计实现三大优势: 双模式自适应检测 通过软件切换刀口 / 狭缝模式,分析 < 20μm 极小光斑形态或 10mm 大光斑能量分布,全量程无盲区。 高功率直接测量 狭缝物理衰减机制允许单次通过狭缝区域光,无需外置衰减片即可安全测量近 10W 高功率激光。 超分辨率成像 基于狭缝扫描原理实现 0.1μm 分辨率,完整捕捉亚微米级光斑细节,避免能量分布特征丢失。 设备内置正交狭缝转动轮,通过旋转扫描同步采集 XY 轴功率数据,经算法处理输出光束直径、椭圆率等 20 + 参数。紧凑模块化设计适配多场景安装,通过 CE/FCC 认证,适用于激光加工、医疗设备及科研领域,助力客户提升光束质量检测精度与效率。束腰半径光斑分析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