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yl®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出色的耐热性、设计刚度、摩擦磨耗等特性,因此在多个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Stanyl®在汽车行业中广泛应用。汽车发动机部件需要能够承受极高温度的材料,以确保引擎的正常运行。Stanyl®的耐热性能出色,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因此被用于制造发动机盖、进气歧管、涡轮增压器等关键部件。此外,Stanyl®在汽车座椅、悬挂系统、传动系统等方面也能提供优异的性能,满足车辆对于刚度、耐磨损和耐用性的要求。Stanyl®在电子电气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电子设备通常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因此需要具备优异的耐热性能。Stanyl®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电气性能,因此适用于制造电子设备外壳、插座、电缆保护套等部件。Stanyl®在齿轮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齿轮传动系统通常要求材料具备较高的强度、耐磨损和低摩擦系数等特性,以确保传动效率和寿命。Stany®具备出色的摩擦磨耗性能,能够在高负荷和高速运转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齿轮、齿轮箱等部件的制造。PA46成型周期短,加工更经济。DSMPA46TS271P4
众所周知,PA46是高熔点、耐高温材料,PA46的熔点为285℃-290℃,玻纤增强阻燃PA46的热变形温度达280℃,其加工温度太低时,材料塑化不良,制件表现出脆性、开裂,而加工温度过高,如超过300℃,会产生部分分解,从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因此,润滑剂的作用十分重要,,选用TAF作加工流动改性剂,可适度降低PA46的加工温度,提高其加工流动性,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如表-3所示,TAF与硅酮具有同等效果,但TAF在使用成本上比硅酮更具竞争力河北恩骅力PA46PA46采用80°C(175°F)水热注模,可实现经济、安全和便捷的加工。
Stanyl®是一种高温聚酰胺材料,由帝斯曼公司开发。它是高温尼龙类材料中的脂肪族聚酰胺。Stanyl®具有46结构的对称性,这使得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结晶速度和较高的结晶度。Stanyl®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包括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使得它在高温环境下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和压力。它还具有良好的磨损和摩擦性能,能够在高速运动和摩擦条件下保持稳定性。此外,Stanyl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使得它在注塑成型等加工过程中易于处理。由于其优异的性能,Stanyl®成为了许多高温应用的理想材料。例如,在汽车工业中,Stanyl®被广泛应用于发动机部件、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等高温和高压环境下的零部件。此外,Stanyl®还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燃气轮机部件、涡轮叶片和喷嘴等。Stanyl®还被应用于电子和电气领域,例如电动工具、电动车辆和家电等。它能够承受高温和电气性能要求,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绝缘性能。总之,Stanyl®作为帝斯曼公司的第一种高温聚酰胺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磨损和摩擦性能、流动性以及高温稳定性,成为了许多高温应用领域的理想选择。
PA46是一种聚酰胺树脂,具有高熔点和高结晶度的特点。它的加工温度为80°C(175°F),可以使用水热注模的方法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具有经济、安全和便捷的特点,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飞边现象,因此无需进行后处理。与其他高温应用材料相比,如果需要更高的耐热性能,可以直接使用与PA6、PA66或聚脂相同的模具,无需更换。这使得在高温环境下使用PA46变得非常方便,无需额外的成本投入。总之,PA46是一种具有高熔点和高结晶度的新型聚酰胺树脂,通过水热注模的加工方式可以实现经济、安全和便捷的加工,无需后处理。对于高温应用,可以直接使用与其他材料相同的模具,无需更换,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PA46可直接使用PA6、PA66的模具,无需换模。
良好的耐化学性是聚酰胺材料的一个重要特征。聚酰胺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其中Stanyl®是一种耐化学腐蚀能力出众的聚酰胺材料。它在许多化学物质的腐蚀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Stanyl®不仅具备一般聚酰胺的耐化学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更强的耐化学性,尤其是在较高温度下。它对油和油脂的耐腐蚀性非常好,这使得它成为汽车工业中引擎顶盖下面部件的理想材料。此外,Stanyl®也是汽车工业中齿轮和轴承的理想材料。在这些应用中,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应对润滑油和其他润滑剂的腐蚀性。Stanyl®的耐化学性能使其能够在这些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地工作,延长了齿轮和轴承的使用寿命。然而,正如其他聚酰胺材料一样,Stanyl®也有一些局限性。它会被强酸所腐蚀,因此在接触强酸的环境中需要注意。此外,Stanyl®还具有吸收极性溶剂的特性。这意味着在接触某些极性溶剂时,Stanyl®可能会吸收这些溶剂,导致其性能发生变化。像所有的聚酰胺一样,PA46可逆地从环境中吸收水分,直至达到平衡。江苏DSMPA46价格
PA46 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可延长部件使用寿命。DSMPA46TS271P4
聚己二酰丁二胺又名聚酰胺46,俗称尼龙46,简称PA46。聚酰胺46由荷兰DSM公司在1984年首先实现工业化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杜邦公司就对聚酰胺46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制得了低分子量的聚酰胺46。1979年,固相缩聚法成功用于聚酰胺46的合成,制得了高分子量的聚酰胺46。但直到DSM公司提出以丙烯腈和**氢为原料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才使聚酰胺46合成向工业化生产迈进。至1990年,DSM公司建立了年产2万吨的工业生产装置。聚酰胺46的生产主要由DSM公司控制,但通过与DSM合作,日本JSR公司、帝人公司和尤尼契卡公司也具备了开发和生产聚酰胺46的能力。DSMPA46TS271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