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创新成果,无需电力的地下建筑自动防淹利器——模块化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提供24小时的防汛保护。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由地面底框、可转动挡水门扇和两侧墙端部止水橡胶软板组成,挡水门板开闭角度随洪水水位高低自动调整,挡水门板也可人工开启。可快速安装于地下建筑出入口,相邻模块柔性拼接,两侧柔性橡胶板将防洪闸与墙体有效密封连接。无水时,如同车辆限速带,车辆行人可无障碍通行。遇水倒灌时,水流从地面底框前端进水口流入挡水门扇下部,浮力推动挡水门扇前端向上翻转,防洪闸自动升起,从而实现全时段全自动挡水,此过程利用水浮力纯物理原理实现自动启闭挡水、无需电力驱动、无需人员值守、且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维护方便、产品性能可靠,并具有防误撞警示、车辆应急通行、非洪水可控流通和远程联网监管等特点,满足地下及低洼建筑出入口全自动挡水防倒灌的需求。在挡水初期,地下工程车辆可压过挡水门扇,应急驶离,具有常规防汛措施无可比拟的优势。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获得《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证书》。手自一体防洪闸车辆应急通行
经济发展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而在地下工程出入口安装地下及低洼建筑用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符合环保理念,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地下及低洼建筑用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无需电力驱动,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节约了电力资源,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同时,地下工程被淹,导致大量车辆、器材、物品报废或损坏,而制造、维修、处理这些物品的过程中会消耗能源、资源,同时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挡水装置防洪闸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已入编3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地下空间作为一个特殊的、薄弱的场所,在入口应该考虑考虑固定的防淹设备,并使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比较彻底安全地保护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的雨季安全应该特别重视,也是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应急部门每年都会采购防汛物资,这些物资的特点是可移动、可携带,适合防汛演练和地区转移使用,多数为解决雨水倒灌后的救灾工作,但暴雨经常发生在夜间,且时间短、水流急,第一步应该城市供配电、泵站、燃气站、二次供水设施等重要生命线工程以及地铁、建筑地下空间的出入口、通风口等重要点位,要重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安装全自动防洪闸设备,做好防淹、防倒灌工作。
今后,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更将大显身手,以南京市为例,根据《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15-2030)》,至 2020 年,南京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约 5400 万平方米,年增 400 万平方米;至 2030 年,南京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约 8600 万平方米,年增 340 万平方米。假设每 1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安装 1 套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到 2020 年,南京一个城市对防洪闸的需求量就达到了 54000 套,2030 年达到 86000 套,因此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获得《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验收证书》。
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已授权 40 多项Patents,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获得住建部认可,入编 3 本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特种门窗二(17J610-2)》、《车库建筑构造(17J927-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22FJ07,22T302)》,技术十分成熟。目前国内济南、上海、武汉、长沙、大连、南宁、宁波、宿迁等二十多个省市的地铁、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地下工程出入口采用该成果,拦截洪水倒灌成功率达到 100%。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以其全自动、无人化、无电、高效、安全、稳定的性能,获得了各级主管建设单位的肯定,顺利通过验收,日益成为各大示范性项目的标配防汛抗涝设备。装配该设备的项目成功地应对了各大突发性倒灌事件,江苏城市、江苏公共、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桂林电视台等多地媒体纷纷聚焦报道,受到建设方、运维单位及人民**的高度赞扬。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拦截洪水倒灌成功率达到 100%。挡水装置防洪闸
水动力全自动防洪闸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更将大显身手。手自一体防洪闸车辆应急通行
建筑用水动力全自动防淹闸,免电、免值守、利用水浮力纯物理原理实现全自动挡水。模块化设计,可适用多种场景快速安装。产品具有防误撞警示、车辆应急通行、非洪水可控流通和远程联网监管等特点,满足地下工程出入口全自动挡水防倒灌的市场需求,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目前产品的销售收入达6000多万,应用于全国40多个城市600多个工程,自2018年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工程实际产生了挡水效果,保护了多个地下车库的财产安全, 挡水成功率100%。手自一体防洪闸车辆应急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