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电已经占到建筑物能耗的50~60%,城市电网的30%左右,而且空调时间主要为电力高峰时期,占据了宝贵的高峰电力。蓄冷系统是在电力负荷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通过制冷将电力以低温冷水或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用电高峰期,将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建筑物空调负荷、工艺冷却等各种用冷的需求。蓄冷技术是国际应用上较普遍的电力系统调峰手段。其技术特点明显,如获取分时供电政策电价差、节约电能、提高空调品质等。采用冰蓄冷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利于环保。珠海冰晶式冰蓄冷储能
某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5000m2,其中空调面积占12000m2,建筑高度为54米,属于高一类工程。该建筑主要功能为办公,空调运行时间集中在8:00至18:00。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为600m3。设计日全日较高负荷达到1232KW,同时设计日全日总冷量为9854kwH。由于水池供冷系统为开式,为了节省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应尽量降低蓄冷池供冷泵的扬程。在系统设计时,我们将整幢建筑划分为高、低两个区域。低区空调面积为5000m2,采用蓄冷池供冷;而高区空调面积为7000m2,则采用制冷机组供冷。深圳冰片滑落式冰蓄冷原理冰蓄冷可以帮助商业建筑在高峰时段减少冷却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实施空调蓄冷改造前,候机楼夏季需开启2台700RT制冷机供冷。然而,改造后,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全部采用下半夜低谷时段蓄存的冷量供冷,成功实现了空调负荷的大规模移峰,将1100KW的高峰负荷转移至低谷。此外,夜间气温的降低使得冷却水温每下降1度,制冷机效率便可提高约4%。同时,系统满负荷运行时间也大幅增加。在扣除蓄冷损失等不利因素后,夏季每天平均可节省空调电量约770度,全年累计节省电量高达116700万度。本系统控制灵活,可实现多种模式运行,满足不同的需求。
冰蓄冷系统,按蓄冰量大小不同,可分为全量蓄冷系统和部分蓄冷系统。按蓄冰过程不同,可分为静态蓄冰系统和动态蓄冰系统。按蓄冷材质不同分为钢盘管和塑料盘管。系统分类:冰蓄冷技术可分为静态蓄冰技术和动态蓄冰技术两大类。静态蓄冰技术是把静态的蓄冷水通过换热装置缓慢冻结成冰的技术。静态蓄冰技术包括冰球蓄冰和盘管蓄冰,其中,盘管蓄冰可分为金属盘管和塑料盘管蓄冰。动态畜冰技术是把畜冷水在强对流状态下换热降温成过冷水后,通过冰浆发生器把过冷水制成冰浆,并进一步将冰浆冻结成固态冰的技术。冰蓄冷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也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冰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夜间低谷电力将水制成冰来储存冷能的技术。白天融冰释放冷量,以满足建筑物对冷量的需求,从而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的空调用电负荷和空调系统装机容量。技术原理:冰蓄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间低谷电价时段制冰并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用电高峰时段通过融冰释放冷量,满足空调需求。具体过程包括:制冰:夜间利用低谷电价时段,通过制冷机组将水制成冰并储存在蓄冰装置中。蓄冷:将冷量储存在冰中,通过相变潜热进行冷量储存。释冷:白天用电高峰时段,通过融冰释放冷量,满足空调系统的需求。许多城市的绿色建筑标准鼓励使用冰蓄冷技术,支持环保。珠海冰晶式冰蓄冷储能
冰蓄冷系统能够与能源管理系统结合,实现综合能源管理。珠海冰晶式冰蓄冷储能
系统主要特点:削峰填谷:有效转移电力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平衡电网供需,提升电能利用效率。电费节省:得益于电力部门的峰谷电价政策,系统能合理利用低谷时段的低价电力,明显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装机容量:相较于传统空调系统,冰蓄冷系统的制冷机组容量和装设功率可降低30%~50%。设备利用率提升:制冷设备在满负荷状态下运行的比例增大,状态更加稳定,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投资与效率考量:虽然初期投资略高于常规空调系统,但夜间制冷效率的提升以及气温下降带来的优势能够部分抵消因蒸发温度下降导致的效率损失。珠海冰晶式冰蓄冷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