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温度与速率,通常蓄冷系统的蓄冷温度取决于蓄冷速率和这一时间蓄冷槽体的状态特性,对于外融冰式系统是指内管壁的结冰量。对于蓄冷时间短的蓄冰系统,一般需要较高的蓄冷速率,即指较低的(平均)蓄冷温度蓄冷;反之,蓄冷速率慢,蓄冷温度较高。一般情况下蓄冷设备生产厂商都可以提供各种蓄冷速率下较低蓄冷温度值。 对于蓄冷设备如容器式、优态盐式,在蓄冷过程的初期会产生过冷现象,过冷现象只发生在蓄冷设备已完成释冷,内无一点余冰时,其结果是降低了蓄冷开始阶段的换热速率。过冷现象可以通过添加起成核作用的试剂来削减其过冷度值。据国外资料介绍,某种专业技术成核剂可限制过冷度在-3℃~-2℃之间。冰蓄冷系统内部采用换热器设备,协助加热或冷却工质,提高了贮冷与释冷效果。珠海屠宰场冰蓄冷案例
冰蓄冷在制冷过程中同样也需要能源,这种供冷方式实现能源的节约与电厂发电、电网供电和供冷的集中方式有密切的联系。技术发展,这项技术是上世纪初在美国研制并开始应用,但开始并不普及。直到八十年代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冰蓄冷的节能优势才被世人所瞩目,而得到普遍的推广使用。日本能源贫乏,冰蓄冷的市场颇好。该项技术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解决电网供电压力不平衡的重要强制手段。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冰蓄冷技术,全国现有几百家单位在使用,已经拥有主要自主知识产权冰蓄冷技术的公司,其自主研发的ICEBANK蓄冰技术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是独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冰蓄冷民族品牌。较早实施的再运营项目使用冰蓄冷技术后,每年能为用户节省空调运行费用117.7万元,节约费用比率为36.6%,为国家电网转移高峰电力338万kwh,为国家减少1129吨电力燃煤,为环境减1238万m³的废气排放的案例是比较突出的。湖北乳业冰蓄冷项目冰蓄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医院、学校等场所的空调系统中,稳定控制室内温度,降低能耗。
蓄冷空调特点:(1)转移制冷机组用电时间,起到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2)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设备容量和装设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一般可减少30%~50%。(3)蓄冷空调系统的一次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要高。如果计入供电增容费及用电集资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对或增加不多。(4)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由于电力部门实行峰谷电价政策,比常规空调系统要低,分时电价差值愈大,得益愈多。(5)蓄冷空调系统制冷设备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状态稳定,提高设备利用率。(6)蓄冷空调不一定节电,而是合理使用峰谷段的电能。
削峰填谷是冰蓄冷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在电力系统中,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供需差异常常导致能源浪费。通过九河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智能能源调度功能,可以实现削峰填谷的效果,降低用电负荷。在低谷期进行冷能储存,然后在高峰期释放冷能,不只减少能源浪费,还能降低能耗成本,同时对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能耗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和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平台能够识别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情况,根据实际需求智能调整冷能的储存和释放策略,以实现较佳的能效与性能平衡。此外,能源管理平台还可根据电力供需情况和电价波动等因素智能决策冷能调度,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冰蓄冷技术的主要在于合理规划系统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冷能贮存与释放的能力,较大化节约能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冰蓄冷技术有望在未来发展得更加成熟和普遍应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环保的制冷选择,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蓄冷装置特指实现冷量存入与放出的部件。譬如:蓄冰槽、蓄冷水罐。蓄冷装置的特性直接决定蓄冷系统的性能。关键的蓄冷装置特性包括:蓄冷密度:单位体积蓄冷量。蓄冷速率:单位时间能蓄存冷量与总蓄冷量的百分数。取冷速率:单位时间能取出剩余冷量的百分数。蓄冷冷源:除季节性蓄冷外,环境中缺少可无偿获取的自然冷源,因此,蓄冷冷量一般需要通过人工制冷设备(冷水机组、制冰机)获得。使用冰蓄冷技术可以减少白天对电网的负荷,优化用电结构,提高电网稳定性。江西工业冰蓄冷空调
冰蓄冷系统可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制冷贮存,白天高峰时段释放冷能,实现电能的合理利用。珠海屠宰场冰蓄冷案例
自动控制,蓄冷系统的控制,除了保证蓄冷和供冷模式的转换以及空调供水或回水温度控制以外,主要应解决制冷机组与蓄冷设备之间供冷负荷分配问题,特别是在部分负荷时,应保证尽可能地将蓄冷设备的冷量释放完,即可采用融冰优先式运行策略,甚至可采用全蓄冷运行,即白天制冷机组停开,空调负荷全部由蓄冷设备满足。而在设计日空调负荷时,应采用制冷机组优先式运行策略,以保证逐时空调负荷要求。目前蓄冷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大多采用以计算机技术的直接数字控制器与电子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相结合的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制冷机组的蓄冷量是定量的输出,而蓄冷设备的释冷是总量的输出。珠海屠宰场冰蓄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