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流程,串联系统有机组位于蓄冰装置的上游和机组位于蓄冰装置的下游两种形式。 [2]串联系统的制冷机与蓄冰罐在流程中处于串联位置,以一套循环泵维持系统内的流量与压力,供应空调所需的基本负荷。串联流程配置适当自控,也可实现各种工况的切换。串联流程系统较简单,放冷恒定,适合于较小的工程和大温差供冷系统。并联流程,并联系统有单(板式)换热器系统和双(板式)换热器系统。 [2]并联系统的制冷机与蓄冰罐在系统中处于并联位置,当较大负荷时,可以联合供冷。同时该流程可以蓄冷、蓄冷并供冷、单溶冰供冷、冷机直接供冷等。冰蓄冷将空调主机冷凝器中的热量带到冷却塔散热。湖北冰球冰蓄冷项目
冰蓄冷与水蓄冷的区别是什么?哪种效果更好?原理不同:1、冰蓄冷,冰蓄冷是在夜间利用谷电将水结成冰,它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2、水蓄冷,水蓄冷的原理比较简单,它是利用水的显热实现冷量的储存。技术不同:1、冰蓄冷,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将水结成冰,并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2、水蓄冷,水蓄冷技术是利用峰谷电价差,在低谷电价时段将冷量存储在水中,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可以将一部分电网高峰时间的空调用电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达到节约电费的目的。东莞封装冰蓄冷设备冰蓄冷无论是采用部分蓄冷还是全部蓄冷,其初期投资通常均比常规空调系统高。
削峰填谷是冰蓄冷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在电力系统中,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供需差异常常导致能源浪费。通过九河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智能能源调度功能,可以实现削峰填谷的效果,降低用电负荷。在低谷期进行冷能储存,然后在高峰期释放冷能,不只减少能源浪费,还能降低能耗成本,同时对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能耗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和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平台能够识别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情况,根据实际需求智能调整冷能的储存和释放策略,以实现较佳的能效与性能平衡。此外,能源管理平台还可根据电力供需情况和电价波动等因素智能决策冷能调度,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蓄冰式系统,在释冷循环过程中,若释冷温度保持不变,则释冷量会逐渐减少;或当释冷速率保持恒定时,释冷温度会逐渐上升。这对于完全冻结式,容器式蓄冷设备表现特别明显,这是由于盘管外和冰球内的冰在大部分是隔着一层水进行热交换融冰,同时换热面积是在动态变化;而对于制冰滑落式,冷媒盘管式蓄冷设备,温水与冰直接接触融冰,释冷温度相对保持稳定。实际上,蓄冷设备很少保持释冷速率恒定不变,实际释冷速率取决于空调负荷曲线图,特别是然后几个小时的空调负荷值较为重要,这决定了释冷循较高释冷温度值。 冰蓄冷其水溶液的密度与粘度稍大于水。
根据制冰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静态型制冰和动态型制冰两种。选择什么样的系统流程和蓄冰装置(类型、容量):1 空调逐时负荷的具体情况以及特点是选择系统流程的主要因素;2蓄冰装置较大程度地影响着系统流程的选择;(蓄冰装置的比较);3 目前主流的系统流程是采用不完全冻结式蓄冰盘管的制冷主机上游的串联系统,部分建筑因其负荷特点可考虑采用冰球的并联系统;4 受系统初投资以及机房占地的制约,目前主流的蓄冰系统为分量式蓄冰模式;5 目前各种品牌的蓄冰装置基本上都能根据不同建筑的情况选择适用的系统流程,但是系统一些关键参数有所不同,在竞争过程中具体分析其优势及劣势,但是掌握公司目前主推的各种流程是基础,熟练之后就可举一反三进行其他厂家的流程优劣分析。冰蓄冷选择蓄冷设备时应尽可能地提高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湖北冰蓄冷装置
冰蓄冷制冷剂在蒸发板内蒸发吸热,部分水放热结成冰附在蒸发板的表面。湖北冰球冰蓄冷项目
选择什么样的制冷主机:冰蓄冷系统用冷水机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机组可以获得的出水温度、容量范围、效率和价格。此外,制冷剂类型和自控系统也应考虑。1、容量因素:冷水机组有往复式、螺杆式、离心式、蜗旋式以及吸收式等机组,选择冷水机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容量问题。2、效率因素:制冷主机的制冷能力随蒸发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冷凝温度的降低而提高。通常蒸发温度每降低1 ℃,制冷能力约下降3%,故在制冰工况下的容量约为额定容量的60 ~70%。3、出水温度,在冰蓄冷应用中,冷水机组出水温度变化范围一般为(-8~7℃),要求制冷主机的蒸发温度经常变化。湖北冰球冰蓄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