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与层间温度控制:(1)当评定试件的预热温度下降超过50℃时;(2)对于有冲击韧性要求的焊件,其层间温度提升超过50℃时。焊后热处理:在焊接过程中,若因中间检验或无法一次性完成焊接而需要暂停,则应进行焊后热处理。此外,焊后热处理与焊接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间也至关重要,必须严格遵循各类钢材的热处理规范,并确保符合DL/T 819和DL/T 868等标准的规定。例如,对于P91马氏体钢,在焊接完成后,需等待焊缝冷却至100℃以下,确保奥氏体完全转变为马氏体后,再升温进行焊后热处理。焊接工艺评定应包含角焊缝熔透深度的检测法。南京美标焊接工艺评定流程

评定项目的确立: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结合规程适用范围,全方面覆盖相关项目,以明确评定内容。在确立焊接工艺评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钢材类别及其级别划分、钢材类别在“评定”中的基本规定,以及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特性。异种钢焊接接头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金属组织类型相同但化学成分不同,如低碳钢与低合金钢的焊接接头;另一类则是金属组织类型和化学成分都不同,且物理性能差异明显,例如低合金珠光体钢与高合金马氏体钢或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杭州金属焊接工艺评定检测机构焊接工艺评定需对不同位置(平、横、立、仰)分别进行测试。

评定试件厚度:(1)对接焊缝适用的焊件厚度范围:当评定试件厚度为1.5≤δ<8(mm)时,焊件厚度的适用范围规定为:下限值为1.5mm,上限值为2δ,且不大于12mm。当评定试件厚度为8≤δ≤40(mm)时,焊件厚度的适用范围规定为:下限值为0.75 δ,上限值为1.5δ。若评定试件厚度超过40mm,则上限值无限制。(2)角接焊缝适用的焊件厚度范围:已进行评定的角接接头厚度δ,其适用的焊件厚度范围与对接接头相同。但在计算试件厚度时,需遵循特定规定。①对于板一板角焊缝,其试件厚度应取腹板的厚度。②管板角焊缝的试件厚度则应按照管壁厚度来确定。③而管座角焊缝的试件厚度则需依据支管壁厚度来选取。另外,涉及埋弧焊双面焊以及小径厚壁等情况时,务必仔细查阅相关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来执行。
焊接工艺评定的特点:焊接工艺评定的主要目标是针对特定钢材和工艺条件,解决焊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非单纯寻求较佳工艺参数。其适用范围普遍,旨在为多数人提供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焊接工艺评定主要着眼于具体工艺条件下的使用性能,但并不涵盖消除应力、减少变形或防止焊接缺陷等整体质量问题。评定工作需以原材料的焊接性能为基础,通过严谨的技术条件试验来指导生产,避免将实际产品误作试验件。在评定过程中,应排除人为因素干扰,明确区分焊接工艺问题与焊工技能问题。主持人需具备分辨两者差异的能力,并通过培训解决技能问题。当前的焊接工艺评定规程主要关注焊接接头的常温力学性能。然而,对于电力行业中的高温、高压管道新钢种,只凭这些试验可能不足以确保完全可靠,还需进一步考虑高温持久性、蠕变以及应力腐蚀等试验结果。焊接工艺评定需测量焊缝宽度与深宽比的合理区间。

异种钢焊接接头因其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及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而面临一系列挑战。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来确保接头质量。①A类异种钢接头:这类接头的一侧为奥氏体钢,而另一侧则是其他组织类型的钢材。其具体类型包括A+M、A+B、A+P等三组。②M类异种钢接头:此类接头的一侧为马氏体钢,而另一侧则为其他组织类型的钢材。其具体类型有M+B、M+P等两组。③B类异种钢接头:这类接头的一侧为贝氏体钢,另一侧则是珠光体铜。其具体类型只为B+P一组。焊接工艺评定需验证焊速对热输入量的敏感程度。无锡闪光对焊焊接工艺评定行价
焊接工艺评定需验证脉冲焊接对敏感材料的适应性。南京美标焊接工艺评定流程
对接焊缝适用于焊件厚度:①评定试件厚度为1.5≤δ<8(mm)时,适用于焊件厚度的范围规定是:下限值为1.5mm,上限值为2δ,且不大于12mm。②评定试件厚度为8≤δ≤40(mm)时,适用于焊件厚度的范围规定是:下限值0.75 δ,上限值1.5δ。评定试件当厚度大于40mm,上限值不限。角接焊缝适用于焊件厚度;已进行评定的角接接头厚度δ,适用于焊件厚度的范围与对接接头厚度规定相同,但试件厚度按下列规定计算:①板一板角焊缝试件厚度为腹板的厚度。②管板角焊缝试件厚度为管壁厚度。③管座角焊缝试件厚度为支管壁厚度。南京美标焊接工艺评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