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风液共存?既然有风冷、液冷之分,那么,在同一个数据中心,是否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技术呢?有无矛盾?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做到“风液”共存。风液共存,有两种含义。同样的从室内侧和室外侧的散热方式上来理解,都有风液共存的场景和意义。从室内侧来理解,风液共存即指,在同一个数据中心,服务器既可以有采用空气冷却的子机房,也可以有用液冷的子机房。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呢?这是由于目前液冷成本还较高,为了平衡初投资和PUE而采用的折中方式。水冷液冷制冷PUE可达1.09,而采用水冷风冷的数据中心PUE往往达到1.4以上,因此这两种方案混布,能够带来成本降低和PUE目标达成。如图4,在风液混布的数据中心,风冷和液冷分别处于不同的子机房,互相之间无干扰。正和铝业致力于提供液冷 ,竭诚为您。天津水冷板液冷生产
同时近年来,在“双碳”政策下,数据中心PUE指标(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不断降低,多数地区要求电能利用效率不得超过1.25,并积极推动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更有例如北京地区,对超过规定PUE的数据中心电价进行加价。在保证算力运转的前提下,只有通过降低数据中心辅助能源的消耗,才能达成节能目标下的PUE要求。由于制冷系统在典型数据中心能耗中占比达到24%以上,是数据中心辅助能源中占比高的部分,因此,减少制冷系统能耗能够极大的促进PUE的降低。有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的电费占数据中心运维成本的60-70%。随着服务器的加速部署,如何进一步降低能耗,实现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天津水冷板液冷生产正和铝业致力于提供液冷 ,期待您的光临!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得数据资源的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快速扩张,特别是ChatGPT技术推广进一步催生了AI算力等大功率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及通信设备承担的计算量越来越大,对计算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包括全球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迎来建设高峰。为了应对网络处理性能的挑战,数据中心服务器及通信设备不断提升自身处理能力和集成度,带来了功率密度的节节攀升。这些变化除了带来巨额能耗问题以外,高热密度也给制冷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风冷技术面对高热密度场景呈现瓶颈,散热效率已经跟不上计算效率。在此背景下,液冷技术以其超高能效、超高热密度等特点引起行业的普遍关注,是解决散热压力和节能挑战的必由之路。
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的发动机”,也是能耗居高不下的“电老虎”。以功率密度为2.5千瓦的标准机架计算,机架规模在10000以上的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的耗电量为亿度级别,其中因散热而消耗的电量占据了很大比例。相较于传统的风冷系统,液冷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善了主设备的散热形式,更能满足高密机柜芯片级精确制冷,具有更节能、更节地、噪声低等优点。按照《白皮书》的梳理,国内目前主要的液冷技术路线分别为冷板式、浸没式和喷淋式。哪家液冷的质量比较好。
随着数据中心产业建设日趋成熟,传统方案无法实现PUE1.3以下的减碳目标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政策的大力推广下,各地对数据中心PUE的管控也愈发严格。以东数西算工程为主的项目,要求北方地区实现PUE1.2,南方PUE1.25,如何实现?风冷?还是液冷?1.什么是液冷?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持续攀升,据新研究表明,我国的这一比值已经达到38.6%。在云计算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数据中心能耗急剧增长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如何实现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服务器的冷却方式是通过空气进行换热,该技术方案很好的将IT设备与冷却设备进行了解耦,从而使得制冷系统形式能够实现多样化,但由于空气比热容较小,体积流量受服务器进风口大小限制,换热能力有限。哪家公司的液冷是口碑推荐?天津水冷板液冷生产
如何选择一家好的液冷公司。天津水冷板液冷生产
从液冷历史来看,海外厂商具有先发优势,中国厂商后来居上实现突围。1964年,IBM公司研发出世界冷冻水冷却计算机System360,开创了液冷计算机先河。2008年,IBM重回液冷,发布了液冷超级计算机Power575。2009年,Intel英特尔推出了矿物油浸没散热系统。2011年,中科曙光率先开始了服务器液冷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并于2013年完成了首台冷板式液冷服务器原理机和首台浸没式液冷原理验证。2015-2018年,中科曙光、华为、浪潮信息、联想、阿里巴巴等一众国产厂商先后实现了液冷服务器大规模商业应用项目的落地,实现弯道超车。2019年,中科曙光再下一城,实现了全球“刀片式浸没相变液冷技术”的大规模部署,将单机功率密度提升至160kW,其TC4600E-LP液冷刀片服务器液冷部分PUE低于1.1。天津水冷板液冷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