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相比传统氯消毒,电氧化可同步杀灭病原体和降解微污染物(如农药、内分泌干扰物)。采用Ti/IrO₂-Ta₂O₅电极时,大肠杆菌的灭活率在5分钟内达99.99%,且无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对于饮用水中常见的阿特拉津(除草剂),电氧化优先攻击其叔胺基团,降解路径明确。实际应用中需平衡消毒效果与能耗(通常<0.5 kWh/m³),并考虑水源水质(如天然有机物的干扰)。形成了模块化的电氧化设备已经成功作用于农村分散式供水处理。智能电极自动报警故障。贵州海水淡化电极设备
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含腐殖酸、氨氮、重金属等),电氧化可同步实现有机物降解和脱氮。以Ti/RuO₂-IrO₂阳极为例,在Cl⁻存在下,氨氮通过间接氧化转化为N₂(选择性>70%),同时COD去除率达60-80%。关键问题在于渗滤液的高盐分(如Na⁺、K⁺)可能导致电极腐蚀,需采用耐盐涂层(如Ti/Pt)或预处理脱盐。此外,耦合生物处理(如前置厌氧消化)可降低电耗,而脉冲电源模式能减少电极钝化。中试研究表明,处理成本约为8-12元/吨,具备规模化应用潜力。河南源力循坏水电极除硬电化学方法处理不产生泡沫。
氰的反应物是电镀、冶金废水的典型毒性成分,电氧化技术能将其高效转化为低毒产物。在碱性条件下(pH>10),氰根(CN⁻)在阳极被直接氧化为氰酸根(OCN⁻),进一步水解为CO₂和NH₃。采用Ti/RuO₂-IrO₂电极时,CN⁻去除率可达99.9%,且电流效率高达70%。若废水中含重金属(如Cu²⁺),电氧化还可同步破络合并沉淀金属离子。该技术的重要参数是pH控制(防止HCN挥发)和氯离子浓度(NaCl作为电解质时可生成活性氯强化氧化),实际应用中需避免中间产物(如CNCl)的生成风险。
循环水中的油类、缓蚀剂和工艺泄漏有机物会加速微生物繁殖,电化学高级氧化(EAOPs)技术可将其降解为小分子或矿化。以BDD电极为例,其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能无选择性地攻击有机物,COD去除率可达70-90%。对于含聚丙烯酸类阻垢剂的循环水,在10 V电压下处理2小时,TOC降解率超过80%,且降解产物无生物毒性。系统需优化极板间距(<10 mm降低欧姆损耗)和流量分布(避免短流)。某钢铁厂案例中,电氧化单元使循环水COD稳定控制在30 mg/L以下,减少了生物粘泥导致的停机清洗频率。
循环水中的钙镁离子易形成碳酸钙和硫酸钙垢,电化学除垢技术通过阴极反应(2H₂O + 2e⁻ → H₂↑ + 2OH⁻)提高局部pH,促使成垢离子(Ca²⁺、Mg²⁺)以疏松形式析出并随排污水排除。采用网状不锈钢阴极时,垢层主要成分为文石型CaCO₃(非粘附性),可通过自动刮垢装置。关键参数包括电流密度(10-30 mA/cm²)、水温(<60℃)和停留时间(>30分钟)。某电厂循环水系统应用后,换热管结垢速率从3 mm/年降至0.5 mm/年,同时节水15%(减少排污量)。该技术的瓶颈在于高硬度水质(>500 mg/L CaCO₃)时能耗上升,需配合水质软化预处理。电化学除磷产物纯度达90%可用作磷肥。贵州海水淡化电极设备
电化学方法使碳钢腐蚀速率降至0.02mm/a。贵州海水淡化电极设备
热分解法是制备钛电极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首先将含有活性金属元素的有机盐或无机盐溶液涂覆在钛基体表面,然后通过高温热处理使涂层发生分解反应,形成具有电催化活性的金属氧化物涂层。在制备钛基二氧化钌电极时,通常采用四氯化钌的乙醇溶液作为涂液,将其均匀涂覆在经过预处理的钛基体上,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多次热分解,每次热分解温度和时间都有严格要求,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精确调控涂层的结构和性能。热分解法制备的钛电极具有良好的涂层与基体结合力,且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贵州海水淡化电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