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相关技术进展: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盐,90%效率直接做燃料。2023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新的有效工艺,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盐,类似于氢气或甲醇一样可用于燃料电池供电。甲酸盐是一种液体或固体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主要用于道路和人行道的除冰剂。该化合物具有无毒、不易燃、易于储存和运输的特点,并且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存储在普通钢罐中。这项新工艺成果已发表在《细胞报告物理科学》杂志上,并已在小规模实验室中取得成功。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的方法通常涉及两个阶段:首先进行化学捕获气体并将其转换为碳酸钙等固体;接着加热该材料以将其转化为所需的燃料原料。然而,第二阶段效率通常较低,只有不到20%的气态二氧化碳能够转化为所需产品。而较新工艺的转换率高达90%,消除了对低效加热步骤的依赖。二氧化碳保鲜技术抑制果蔬呼吸,草莓货架期延长至14天,损耗率降25%。食品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工业二氧化碳的几大特性:化学特性上,工业二氧化碳是弱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而形成碳酸盐。这一特性使其在制造碳酸盐、碳酸氢钠等化学原料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它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这在工业废气处理和环境保护中有着普遍应用。环保应用上,工业二氧化碳可以捕集和储存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同时,向土壤中注入适量的工业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上海瓶装二氧化碳应用实验室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在酿酒过程中,二氧化碳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为葡萄生长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从而有助于防止细菌滋生。此外,在游泳池中加入二氧化碳可以控制pH值,防止其上升。同时,二氧化碳也是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的重要原料,以及塑料行业中的发泡剂。安全须知: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这是因为血液中的碳酸浓度会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进而导致酸性增强和酸中毒。
副产气源主要来自下列工业生产装置或生产过程。1.氨厂和制氢装置:在所有工业副产气源中,量较大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气源是合成氨或氢气生产过程的副产气。在用煤、石脑油、天然气或重油生产合成氨原料气或氢气的过程中,将产生富含二氧化碳的混合气,因所用原料和制气方法的不同,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不同,一般为15~30%。为了制取合成氨工业所需的氢氮气或制氢装置所需的纯氢产品气,必须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脱除并加以回收。在中国,除石油化工的大型制氢装置外,共有不同规模的氮肥厂一千多个,1988年,合成氨年产量为1.979×107t,每生产1t氨,可以副产1.2 ~1.3t 二氧化碳。从合成氨原料气中提取二氧化碳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中国小型氨厂用氨水吸收法将二氧化碳直接用于生产碳酸氢铵,大型氨厂和部分中小型氨厂将回收的二氧化碳用来生产尿素。二氧化碳与胺类溶液反应用于气体净化工艺。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的几个常见用途。1.饮料工业,二氧化碳在饮料工业中被普遍应用,特别是在软饮料和啤酒的制造过程中。二氧化碳可以增加饮料的气泡和口感,提高口感的清新度和口感的持久性。通过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液体中,可以制造出起泡饮料,如碳酸饮料和气泡水。2消防灭火,二氧化碳在消防灭火中被普遍应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可以迅速抑制火焰的燃烧。当二氧化碳释放到火源附近时,它会抑制火焰的氧气供应,从而扑灭火焰。由于二氧化碳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因此它在灭火后也不会对设备和物品造成损害。二氧化碳发泡剂用于聚氨酯生产,每吨泡沫塑料固定0.5吨CO₂,减重30%。食品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凝胶,用于防火材料。食品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天然二氧化碳是在一些天然气田产生的,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它在广东省找到了大量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丰富来源,二氧化碳含量为15到99%。中国山东和江苏——还有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资源。一些天然二氧化碳具有高纯度(二氧化碳含量99.2%),通过除尘和干燥利用井口压力。去除重碳氢化合物和硫化物后,可将其分解使用。从各种工业过程的副产品气源中回收二氧化碳全方面利用碳资源,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食品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