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站的绿色能源融合是万城万充响应 “双碳” 目标的重要实践,通过 “光伏互补 + 储能配套 + 绿电认证”,将充电站打造为 “零碳补能站”,助力企业用户实现绿色运营,提升品牌社会价值。在光伏互补方面,万城万充在全国充电站屋顶铺设分布式光伏板,光伏电能优先供给充电站自用,不足部分再由电网补充,实现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储能电池向充电桩供电,缓解电网压力;低谷时则储存电能,降低充电站用电成本,同时在电网停电时,储能系统可作为应急电源,保障充电站基本运营,避免企业用户因停电导致车辆无法补能。绿电认证方面,万城万充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为使用绿电充电的企业用户出具 “碳排放 reduction 报告”,详细统计每辆车通过绿电充电减少的碳排放量,助力企业参与 “碳交易”“绿色供应链认证”。某网约车平台通过在万城万充光伏充电站集中补能,年均减少碳排放 1.2 万吨,成功获得 “绿色出行企业” 认证,提升品牌美誉度。夜间低谷时段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电价更优惠。保定极氪充电站
充电站的成本控制能力是万城万充吸引企业用户长期合作的优势,通过 “电价优化 + 批量优惠 + 数据赋能”,帮助企业降低补能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尤其契合对成本敏感的物流、网约车等行业。在电价优化方面,万城万充与全国 20 余家电网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 “集中采购” 模式获得更具优势的电价资源,同时充电站普遍支持 “峰谷电价”,企业用户可通过万城万充 APP 查看各地电价时段(如低谷时段为 23:00-7:00),结合车辆运营计划,合理安排在低谷期充电,单度电成本可降低 0.3-0.5 元,以 100 辆车的网约车车队为例,每月可节省电费超 3 万元。对于公交集团、大型物流企业等,还可定制 “专属电价方案”,根据充电规模、合作年限灵活调整价格。数据赋能降本方面,充电站智能管理系统为企业用户提供 “能耗分析报告”,通过对比不同车型、不同司机的充电数据,识别 “高能耗车辆”“低效充电行为”,为企业优化车辆调度、驾驶员培训提供数据支撑,例如某物流企业通过分析报告,调整车辆充电时段和路线规划,补能成本同比降低 12%。万城万充充电站以 “透明定价、多元优惠、数据降本”,成为企业控制运营成本的 “好帮手”。南京充电站设计山区景点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完善旅游配套。
智能化运营是提升充电站效率与收益的关键,广州万城万充搭建的 “人、车、桩、站” 一体化 SaaS 平台,为充电站打造了全流程智能管理体系。在设备监控层面,平台实时采集每台充电桩的运行数据,包括充电量、电压电流、故障代码等,一旦出现设备离线或异常,立即触发预警并自动派单至运维团队;在用户服务层面,车主通过 APP 可实现充电桩查询、预约充电、无感支付,充电完成后自动生成电子账单,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在运营分析层面,平台通过大数据统计充电站的日均客流量、高峰时段、设备使用率,为运营方提供决策支持 —— 例如某充电站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上午为充电高峰,及时增配临时运维人员并调整优惠活动,使设备利用率提升 25%。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大幅提升了充电站的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
充电站的 B2B 合作模式,是万城万充深耕行业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推出 “设备销售 + 运营托管 + 合资共建” 三种合作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对于资金充足、具备运维能力的客户,提供 “设备销售 + 技术支持” 服务,帮助客户自主运营充电站;对于缺乏运维经验、希望轻资产运营的客户,推出 “运营托管” 服务,由万城万充负责站点的日常运营、设备维护、客户服务等全流程工作,客户需支付托管费用,享受收益分成;对于希望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客户,采用 “合资共建” 模式,双方共同投资建设充电站,按比例分配收益。科技园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服务科技企业。
充电站的快充技术迭代,直接影响用户充电体验与运营方的盈利效率,万城万充深耕快充技术研发,推出的 “液冷超充 + 智能功率分配” 技术方案,行业快充效率升级。其自主研发的 240kW 液冷超充桩,采用高效散热技术,充电过程中设备温度稳定在 40℃以下,不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至 8-10 年,还能实现持续高功率输出,相比传统 120kW 快充桩,充电时间缩短 50%。针对多车同时充电导致功率分流的问题,创新搭载智能功率分配系统,可根据每台车的电池状态、充电需求,动态分配电网功率,确保每台车都能以功率充电。某网约车充电站引入 20 台该型号超充桩后,单台车日均充电时间从 1.5 小时压缩至 40 分钟,站点日均服务车辆从 80 台次增至 150 台次,运营收益翻倍增长 。电动汽车充电站助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苏州充电站运营方案
市中心新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极大方便了车主。保定极氪充电站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充电站正逐步与绿色能源(光伏、储能)融合,形成“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与低碳运营。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通过在站顶安装光伏板(通常覆盖充电站顶棚),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优先用于充电桩供电;多余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中,在电网高峰时段(如18:00-20:00)释放,降低对电网的依赖。例如某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配备100kW光伏系统、200kWh储能电池,日均发电量约400kWh,可满足站内30%的充电需求,年减少碳排放约15吨。这种模式不仅降低充电站的用电成本(年均电费降低20%),还能提升电网稳定性,在电网故障时,储能系统可作为应急电源,保障关键充电桩(如医院周边的充电站)正常运行。部分地区还对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给予政策支持,如补贴光伏系统建设成本的30%,进一步推动其普及。截至2024年,国内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数量已突破5000个,预计2025年将达到1万个,成为充电站发展的重要方向。保定极氪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