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密度的扣式锂电池,如锂聚合物扣式电池,其能量密度可进一步提升。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优化的制造工艺,一些高性能锂聚合物扣式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达到300-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600Wh/L。这种高能量密度特性使得扣式锂电池在小型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智能手表中,一块小巧的高能量密度扣式锂电池能够支撑手表持续运行数天甚至数周,满足用户对设备长续航的需求,同时无需占用过多的空间,有助于实现设备的轻薄化设计。焊接时需使用低温焊料,避免损伤密封结构。台州CR2025扣式锂电池

一些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研发的特殊类型扣式锂电池。例如,高温型扣式锂电池,这类电池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其在材料选择和设计上进行了特殊优化,正极材料通常采用耐高温的锂化合物,如锂镍锰钴氧化物(LiNiₓMnᵧCo₁₋ₓ₋ᵧO₂)的特殊配方,以增强在高温下的结构稳定性;负极材料则选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石墨或其他耐高温碳材料;电解液也采用了高温稳定性好的锂盐和有机溶剂组合。高温型扣式锂电池可在100℃甚至更高的温度环境中正常充放电,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汽车发动机舱内传感器、工业高温环境监测设备等领域,在这些高温环境下,为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无锡中性扣式锂电池串联多颗可组成高压模组,扩展应用范围。

石墨具有层状结构,锂离子可以在层间嵌入和脱出,且其成本相对较低、循环性能较好。硅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极高,是石墨的数倍,但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电极结构容易损坏,因此常需要通过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方式来改善其性能。隔膜是位于正负极之间的关键组件,一般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高分子材料制成。隔膜的结构中布满了大量微小的孔隙,这些孔隙允许锂离子通过,从而维持电池内部的离子传导,同时又能有效阻止电子的直接通过,避免正负极短路,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扣式锂电池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应用场景正从传统的消费电子领域向医疗健康、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成为微型能源解决方案的重心选择。在消费电子领域,扣式锂电池的应用较为普遍,是电子表、计算器、电子词典等传统设备的“心脏”。电子表对电池的要求是体积小、放电稳定、寿命长,CR2016、CR2025等型号的扣式锂电池能够满足其需求,一枚电池通常可支持电子表工作2-3年。计算器则需要电池具备低成本和长寿命的特点,二氧化锰体系的扣式锂电池因其性价比高,成为计算器的优先电源。具有高能量密度,能在较小体积内储存更多电能。

扣式锂电池的技术性能与分类扣式锂电池的技术性能是衡量其适用性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电压、容量、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储存寿命、高低温性能和安全性等。这些性能指标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电池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表现。电压是扣式锂电池的基本参数之一,包括标称电压和工作电压范围。标称电压由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决定,例如以二氧化锰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的扣式锂电池标称电压通常为3.0V;以氟化碳为正极的电池标称电压约为2.7V;而采用钴酸锂或三元材料的电池标称电压则可达3.6-3.7V。正极材料多为锂二氧化锰(Li-MnO₂)或锂钴氧化物(LiCoO₂)。金华扣式锂电池性价比
容量范围从几十到数百毫安时,满足不同设备需求。台州CR2025扣式锂电池
扣式锂电池(Button Lithium Battery),又称纽扣锂电池或扣式锂原电池 / 蓄电池,是一种外形呈圆形纽扣状(直径通常在 5-20mm,厚度 2-7mm)、以锂离子或锂金属为重心电化学反应载体的微型储能装置。其重心特征在于 “微型化” 与 “高比能量”—— 相较于传统的碳性扣式电池(如 LR 系列),扣式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 250-600Wh/kg,是前者的 3-5 倍,且放电电压稳定,自放电率极低(月自放电率通常<1%),能为微型设备提供长期可靠的电力支持。从电化学反应类型来看,扣式锂电池可分为扣式锂原电池(一次电池)和扣式锂离子蓄电池(二次电池)两大类。扣式锂原电池采用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原理,放电后无法充电,适用于低功耗、一次性使用的场景(如遥控器、电子标签);扣式锂离子蓄电池则基于锂离子嵌入 / 脱嵌的可逆反应,可反复充放电,适用于需要循环使用的设备(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充电盒)。台州CR2025扣式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