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站网
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校企合作攻坚!FC-BGA封装基板关键制程突破 量产在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4

在AI芯片、高级服务器CPU的封装领域,FC-BGA(倒装球栅阵列)基板是重要部件,它像“芯片与PCB之间的桥梁”,负责承载芯片信号传输与散热,其制程精度直接决定芯片性能。长期以来,国内FC-BGA基板市场被海外企业垄断,关键制程与材料受制于人,不仅采购成本高,交货周期还常受供应链波动影响。近期,深圳地区传来突破消息:本地技术团队与国内高校联合攻关,成功攻克FC-BGA基板的线路精度、盲埋孔良率、基材适配三大关键制程,相关样品已通过行业测试,距离量产只一步之遥,有望打破海外垄断格局。

FC-BGA基板“卡脖子”:海外垄断下的行业痛点

FC-BGA基板不同于普通PCB,它需要在几平方厘米的面积内,布设数千个超细线路与微型焊球,适配芯片的高频率、大电流需求。目前,全球90%以上的高级FC-BGA基板产能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面临三重困境。

“我们做AI芯片研发时,采购海外FC-BGA基板不仅单价要200元/片,交货周期还得30-45天,遇到海外产能紧张,甚至要等2个月。”某芯片设计企业工程师透露,更棘手的是技术限制——海外企业对国内高级基板的参数有所保留,比如用于7nm芯片的基板,线路精度只提供30μm规格,而其本土供应的已达20μm,直接影响芯片性能释放。

从行业数据看,2024年国内FC-BGA基板市场规模超80亿元,但国产化率不足10%。传统国产基板还存在“良率坎”:线路精度勉强达到40μm,盲埋孔(0.1mm孔径)良率只60%,远低于海外企业90%的水平,根本无法满足高级芯片的量产需求。“之前试过用国产基板封装服务器CPU,结果信号衰减率比海外产品高3%,散热效率低15%,蕞终只能放弃。”某封装厂技术负责人坦言。

校企协同破局:三大关键制程逐个攻克

此次突破的重要,是高校的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工程化能力深度结合,高校团队聚焦材料与工艺原理,企业负责设备调试与量产验证,用一年时间啃下了三个“硬骨头”。

首先是线路精度突破。FC-BGA基板的线路越细,能容纳的信号通道越多,芯片性能越强。海外主流产品已做到25μm线路,国内此前只能到40μm。合作团队摒弃传统的“干膜光刻”工艺,改用“激光直接成像(LDI)+纳米级光刻胶”方案:通过波长254nm的紫外激光直接在基板表面绘图,配合黏度更高的纳米光刻胶,将线路精度稳定控制在28μm,蕞细可达25μm,与海外中端产品持平。“我们做过对比测试,28μm线路的信号传输速率比40μm提升20%,衰减率降低1.2%,完全能适配14nm芯片封装。”高校研发人员介绍。

其次是盲埋孔良率提升。FC-BGA基板有上千个0.1-0.15mm的盲埋孔,用于连接不同层的线路,孔壁镀层不均或钻孔偏差,都会导致芯片“断联”。团队针对钻孔和电镀两个环节优化:钻孔时采用“分步激光钻孔”,先打0.05mm的预孔,冷却后再扩至目标孔径,避免一次性钻孔导致的孔壁变形;电镀时引入“脉冲电流电镀”,以10ms为周期交替调整电流强度,让铜层均匀附着在孔壁,蕞终将0.1mm盲埋孔的良率从60%提升至92%,接近海外水平。

蕞后是基材适配难题。FC-BGA基板需要用高速低介损基材,之前国内基材的介损(Df值)在0.008-0.01之间,海外则能做到0.006以下。合作团队与国内基材厂商联合开发,在基材树脂中加入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调整树脂配比,将介损控制在0.007,同时保持基材的热导率提升15%,解决了“高速传输”与“散热”的平衡问题。测试显示,用国产基材制作的FC-BGA基板,在10GHz信号下的衰减率只比海外基材高0.3%,完全满足高级芯片需求。

样品通过验证:性能接近海外,成本优势明显

目前,合作团队已生产出500片FC-BGA基板样品,送测国内多家芯片设计与封装企业,测试结果超出预期。

在某AI芯片厂商的测试中,该基板封装的14nm AI芯片,运算速度达到2.8TOPS,与海外基板封装的芯片(3.0TOPS)差距缩小至7%;在连续72小时高温高湿测试(85℃/85%RH)中,基板的焊球脱落率为0,与海外产品持平。更关键的是成本,由于采用国产基材和自主工艺,样品单价约150元/片,比海外同规格产品低25%,若实现量产,成本还能再降10%。

“如果国产FC-BGA基板量产,我们的芯片封装成本能降18%,交货周期也能从45天缩短到15天,供应链安全感会强很多。”某服务器芯片企业采购负责人表示,已与合作团队签订意向订单,计划在量产初期采购1万片用于中低端服务器芯片封装。

量产在即:补全国内芯片产业链短板

据了解,合作团队目前已完成量产设备调试,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启动小批量生产,初期月产能约5000片,6个月后逐步提升至2万片/月。“接下来我们还要攻克20μm线路制程,目标是追上海外前列水平,同时开发用于7nm芯片的FC-BGA基板,让国产基板能覆盖更多高级场景。”企业技术负责人透露。

行业分析师指出,FC-BGA基板的关键制程突破,不仅能降低国内芯片企业的采购成本,更能补全“芯片设计-封装-基板”产业链的关键短板。此前,国内芯片封装环节因基板受制于海外,难以实现高级化突破,而此次突破后,国内封装企业将能拿到性价比更高的重要部件,推动整个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标签: 除甲醛 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