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站网
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草莓产地保鲜冷库:降低浆果流通损耗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1

草莓果皮薄、含水量高,采摘后常温存储 24 小时内易出现萎蔫、褐变,损耗率可达 30% 以上。草莓产地保鲜冷库作为产后保鲜的关键设施,通过精细控制温湿度、优化存储流程,有效延长草莓保鲜期,为跨区域销售提供保障。

冷库的主要技术在于温湿度的协同控制。草莓适宜的存储温度为 0℃-2℃,湿度过低会导致表皮失水,过高则易滋生霉菌,因此冷库配备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将温度波动控制在 ±0.5℃内,相对湿度维持在 90%-95%。为避免刚采摘的草莓因温差过大受损,冷库设置过渡温区,分阶段将草莓体温从 25℃-30℃降至适宜温度,整个过程持续 24 小时。

气调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保鲜效果。通过调节库内气体成分,将氧气浓度控制在 5%-8%、二氧化碳浓度 3%-5%,抑制草莓呼吸作用,减少乙烯释放。库内采用分层透气货架,每层铺设软质垫材,避免草莓挤压损伤;包装采用透气保鲜盒,内置吸水纸吸收多余水分,降低霉变风险。

为及时掌握草莓品质变化,冷库配备简单的检测设备,工作人员定期抽查草莓硬度、含水量和糖度,根据检测结果微调温湿度参数。同时,建立存储档案,记录每批次草莓的采摘时间、入库温度、出库状态等信息,为后续优化保鲜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某草莓种植基地的保鲜冷库投用后,草莓保鲜期从 3 天延长至 15 天左右,损耗率降至 5% 以下。出库的草莓表皮饱满、口感清甜,成功销往北方多个城市,销售周期延长,种植户收益提升明显。

上海润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草莓等浆果的保鲜需求,会通过实验确定适宜的温湿度和气调参数。在冷库设计时优化过渡温区的温控精度,后期为种植户提供设备操作和品质监测指导,助力提升草莓保鲜效果和经济价值。

标签: 除甲醛 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