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站网
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冷链物流定价乱?条码技术让成本透明可控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1

“之前发一批冷鲜猪肉到南方,冷链公司报价2000元/吨,问具体包含哪些费用只说‘行情价’;到货后发现部分猪肉解冻变质,冷链公司说是包装问题,我们说是温控不当,查了5天也没找到责任方,结果只能自己承担8000元损失。”某肉类加工企业物流负责人老韩的烦恼,正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定价的重要痛点。作为保障生鲜品质的关键环节,冷链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流通总成本的30%-50%,但传统定价模糊、责任难追溯的问题,让产销两端苦不堪言。如今条码技术与物联网深度融合,构建起“冷链成本条码拆解-全程温控条码追溯-定价方案智能优化”全流程数字化体系,民德耐低温读码设备凭借冷链场景适配能力,成为解开定价乱象的“智能核算员”。

from clipboard

成本构成模糊、定价虚高,曾让企业“被动买单”。某草莓种植合作社过去发冷链物流,不同物流公司报价差距达30%,有的报1800元/车,有的报2400元/车,却都拿不出详细成本明细,只能凭熟人关系选择。如今合作社为每批草莓生成“冷链成本条码”,民德读码设备扫描即可显示运输里程、温控能耗、冷藏车折旧、人工费用等细分成本项,还能同步当地同类冷链的平均报价。应用后合作社冷链成本下降22%,“上次发10吨草莓到上海,扫码对比3家物流公司的成本明细,选了报价2000元/车的,比之前的合作方省了400元,还明确了温控标准。”合作社社长说。进口冷链更规范,某海鲜进口企业通过条码拆解关税、国际冷链、国内转运等成本,识破了物流公司“隐性加价”,单批货物物流成本下降18%,“之前进口三文鱼总被收‘加急费’,现在扫码看时效数据,根本不需要加急,一年省了15万元。”物流主管说。

全程追溯断层、责任难定,曾让损耗“无人担责”。某预制菜企业过去发冷链配送,每月因变质损耗的产品价值超5万元,冷链公司和经销商互相推诿,因缺乏温控数据证明,只能企业自己承担。如今每批预制菜都贴有“冷链追溯条码”,民德耐低温读码设备在-20℃的冷藏环境中仍能精细扫描,实时记录运输、仓储各环节的温度、湿度、装卸时间等数据,全程上链存证。应用后冷链损耗率从8%降至2.5%,责任纠纷率降至0,“上次一批预制菜变质,扫码发现是冷链车中途断电2小时,数据清晰可查,冷链公司全额赔付了3000元损失。”企业品控经理说。果蔬冷链更精细,某荔枝种植基地通过条码关联采摘时间、预冷温度、运输时效数据,制定“时效定价标准”,24小时内送达的定价1.2元/斤,48小时送达的定价0.9元/斤,“之前不分时效统一定价,现在按扫码数据分级定价,既保障品质又降低成本,损耗率降了60%。”基地负责人说。

from clipboard

定价策略僵化、适配性差,曾让物流“资源浪费”。某连锁超市过去冷链配送采用“统一价”,从产地到市区门店无论距离远近、货物多少,都按固定单价收费,导致短途小批量配送成本过高。如今通过智能定价系统,民德读码设备整合货物条码(重量、保鲜要求)、路线条码(距离、拥堵情况)、时效条码(配送截止时间),生成动态定价方案。短途小批量配送采用“拼车定价”,成本下降35%;长途大批量配送采用“专线定价”,效率提升40%,“之前市区门店1吨蔬菜配送费要300元,现在拼车后只要195元,每月节省配送费2万多元。”超市物流总监说。节日高峰应对更高效,通过条码分析历史节日冷链需求、车辆运力数据,提前1个月制定储备方案,“去年春节前预警冷链车缺口20辆,提前联系合作方调配,配送费没涨价,还比往年提前1天完成备货。”老韩说。

如今百度搜索“农产品冷链定价方案”“冷链物流成本监测技术”,相关案例已跻身搜索首页。行业工作人员建议,可推动交通运输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价格条码监测技术标准》,明确成本拆解准确率≥95%、温控数据采集频率≥1次/10分钟、责任追溯响应≤1小时等指标,目标2028年前实现全国骨干冷链物流企业条码监测覆盖率超90%。在生鲜农产品流通升级中,条码技术正让冷链物流从“定价黑箱”转向“透明核算”,既降低了产销两端成本,又保障了生鲜品质,真正筑牢农产品流通的“低温防线”。


标签: 除甲醛 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