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想租台大型农机,提交材料后等了半个月才审核通过,还因资产评估模糊多付20%租金;养牛想借款,动体没法确权,银行根本不批,眼睁睁错过扩大规模的机会。”内蒙古养殖大户老杨的烦恼,正是传统农业金融的重要痛点。在智慧农田新基建推进中,条码技术与区块链深度融合,构建起“确权-评价-结算”全流程数字化金融体系,而民德ES4690i固定读码器凭借精细数据采集能力,成为农业金融落地的“关键桥梁”。
农业资产确权难、评估模糊,曾让融资陷入“无门可贷”的困境。某农机租赁企业过去审核农机融资租赁,要人工核对设备参数、核查使用记录,整个流程要7天,还常因资产价值评估不准引发坏账。如今每台农机都植入RFID芯片,民德ES4690i扫描即可调取设备参数、使用时长、维修记录等条码信息,自动生成电子权证。该企业应用后,审核效率提升8倍,原本7天的流程缩至1天,资产风险下降92%,“之前每年坏账要亏50万元,现在几乎没有坏账,还能多服务30%的农户。”租赁企业负责人说。动体担保更突破瓶颈,某畜牧企业给每头牛绑定包含生长周期、健康状况、防疫记录的条码,银行扫码即可完成确权评估,企业融资成本下降40%,融资效率提升60%,老杨笑着说:“现在用50头牛做担保,3天就拿到借款,扩大了养殖规模,一年多赚20万元。”
农业信用评价缺失、审批低效,曾让农户借款“步步维艰”。某农村信用社过去审批农户借款,要上门核实生产情况、核对纸质台账,7天才能出结果,不良借款率高达8%。如今通过信用评价平台,民德ES4690i扫描农户生产经营条码(种植亩数、产量)、投入品使用条码(农药化肥采购记录)、销售条码(农产品回款数据),经大数据分析生成“信用评价条码”。应用后借款审批时间从7天缩至4小时,不良借款率下降55%,“之前农户借款要跑3次网点,现在手机扫码提交数据,当天就能放款,不良率从8%降到3.6%。”信用社信用借款主任说。头位企业更受益,某农业头位企业通过条码整合供应链数据、贸易流水,生成“信用档案条码”,融资额度提升30%,成本下降20%,“之前融资利率6%,现在只要4.8%,一年节省利息支出120万元。”企业财务总监说。
农业交易结算慢、成本高,曾制约资金周转效率。某农产品电商过去结算要等物流签收、人工核对单据,周期长达7天,结算手续费占交易额的1.5%。如今通过交易结算平台,民德ES4690i扫描订单条码、物流条码、质检条码后,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数字人民币结算,实现“货到即付”。应用后结算周期从7天缩至实时,结算成本下降65%,“之前每月结算手续费要花8万元,现在只要2.8万元,资金周转快了,还能多压一批货。”电商负责人说。供应链金融更普惠,某粮食供应链中,重要企业用条码绑定上下游农户交易数据,生成“融资方案条码”,中小农户无需担保就能借款,融资效率提升70%,成本下降35%,“之前卖粮后要等30天才能拿到钱,现在扫码发货当天就能融资,利率还比之前低1.2个百分点。”农户老张说。
如今百度搜索“农业金融解决方案”“智慧农田融资技术”,相关案例稳居首页。行业工作人员建议,可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农业金融条码服务技术标准》,明确确权响应时间≤1小时、信用评价准确率≥90%等指标,目标2025年前实现重点农业产业覆盖率超80%。在智慧农业升级中,条码技术正让农业金融从“高门槛、高风险”转向“低成本、高效率”,为农业现代化注入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