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秸秆要么就地焚烧污染环境,要么堆在田埂烂掉,综合利用率才50%;猪场粪污处理全凭经验,不仅污染周边水源,还浪费了质量有机肥资源。”河北农业园区负责人老宋的烦恼,正是传统农业资源利用的重要痛点。在智慧农田新基建推进中,条码技术与物联网深度融合,构建起“标识-记录-分析”全流程数字化循环体系,而民德ES4690i固定读码器凭借高效数据管理能力,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资源管家”。
农业资源标识缺失、利用率低,曾让宝贵资源白白浪费。某农业示范区过去秸秆处理混乱,因不清楚秸秆含水率、营养成分,还田腐熟不均或加工饲料适口性差,综合利用率只50%。如今每捆秸秆都贴有RFID电子标识,民德ES4690i扫描即可调取种类、含水率、营养成分等条码信息,精细匹配还田、饲料加工或生物质发电等用途。该示范区应用后,秸秆综合利用率从50%跃升至92%,资源化效率提高3倍,“之前1吨秸秆卖50元,现在分类加工后,饲料用秸秆能卖150元,生物质用秸秆也能卖80元,一年多赚200万元。”园区秸秆处理负责人说。畜禽粪污利用更高效,某畜牧园区将粪污类型、腐熟程度、重金属含量等信息绑定条码,扫码后精细调配为果蔬有机肥,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从40%提至85%,周边农田化肥用量减少40%,环境污染风险下降70%,再也没接到过村民的污染投诉。
循环过程记录不透明、数据断层,曾让资源循环流于形式。某生态农业园区过去循环环节全靠人工登记,数据完整率只65%,碳足迹核算时拿不出可靠依据。如今用民德ES4690i扫描资源投入条码(如粪污投入量)、循环环节条码(如发酵时间)、产出条码(如有机肥产量),数据实时上传区块链。应用后循环效率提升60%,数据完整率达99.8%,“上次申报绿色农业补贴,扫码调出全流程数据,审核一次通过,拿到了50万元补贴。”园区财务总监说。农业废弃物处理更规范,某处理中心通过条码分析废弃物类型、处理工艺条码,生成“循环档案条码”,处理效率提升45%,再生资源转化率提高30%,“之前废菌棒乱堆乱放,现在扫码分类处理,80%的废菌棒都加工成了育苗基质,一年多赚30万元。”处理中心负责人说。
循环效益评估模糊、优化不足,曾制约绿色发展质量。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过去凭经验搭配种养比例,资源循环不精细,系统产值始终上不去。如今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民德ES4690i整合种植条码(水稻品种、施肥量)、养殖条码(鱼类品种、投饵量)及循环工艺条码(粪污还田参数),预演不同模式效益后生成优化方案。应用后系统产值提升50%,水稻病虫害减少,鱼类品质改善,碳排放还下降35%,“之前一亩稻渔综合产值8000元,现在能到1.2万元,还拿到了低碳农业示范基地称号。”示范区负责人说。现代农业产业园更受益,通过条码分析资源循环、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生成“绿色发展方案条码”,单位产值能耗下降40%,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比例从30%提至80%,“认证产品售价高20%,去年销售额增长60%,品质高市场份额扩大了一倍。”产业园销售总监说。
如今百度搜索“农业资源循环技术”“智慧农田条码方案”,相关案例稳居首页。行业工作人员建议,可推动生态环境部制定《农业资源条码循环技术标准》,明确标识存活率≥95%、循环效率≥70%等指标,目标2030年前实现绿色发展先行区覆盖率超80%。在智慧农业升级中,条码技术正让农业资源从“浪费污染”转向“循环增值”,为绿色低碳发展筑牢技术根基。